马尧

导语:在非洲民间层面,中国援非工作无疑加强了中国对非洲人民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减少了以往因交往不足而产生的偏见、隔阂和误解,是中国在非洲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总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10月17日,埃塞俄比亚阿迪斯阿贝巴,中国建筑工人与埃塞俄比亚工人在正在建设的非洲联盟大厦上施工。该建筑是中国为埃免费援建的。中国众多企业对非洲全境和埃塞俄比亚进行投资和援建,主要帮助其建设基础设施工程。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中国政府向津巴布韦政府移交了援建的一所中非友好小学。津巴布韦初中等教育部长多科拉在5月28日的移交仪式上说,教育是津巴布韦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津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一直在努力加强教育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政府及时伸出援手,再次体现了中津两国“全天候”的深厚友谊。当天,中方还为中非友好小学捐赠了文具、办公用品和体育器材等物品。据了解,新援建的这座中非友好小学位于津巴布韦北马塔贝莱兰省卢帕内地区,占地8.17公顷,包括办公区、教室、电脑室,以及足球场、篮球场和配套设施等,是一所涵盖小学和幼儿班的综合性学校。

一时间,中国援助非洲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作为一个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什么要援助非洲?这些年来,中国到底援助了非洲多少?这些援助到底带来了什么影响?

世界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

著名非洲问题专家刘鸿武指出,二战结束后,伴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世界主要力量对比逐渐改变。世界经济中心从西方向非西方扩散;经济发展重心正从西方传统大国向亚非新兴大国转移;国际经济金融秩序正从主要由西大国主宰向西方与非西方、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协调到的方向转变。国际体系的这一深刻而影响深远的历史变革,使得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正逐步向欠发达的“南方”国家转移。中国的对非援助就在伴随着这一历史大背景展开的。

在世界体系的中心逐渐向南方国家转移的同时,在国际援助领域也发生了同样的趋势,国际援助由北方国家流向南方国家逐渐演变出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的援助模式和途径。南方国家对南方国家的援助成为了国际援助中一支不可或缺、不容忽视的新兴事务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的南方国家——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卓越的表现,目前已成为最为引人注目的南南关系。

在北方国家主导国际援助的时代,作为南方国家的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其所具有的历史意义远远超出了援助本身所具有的特定涵义,而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国际关系内涵。它改变了资源由北方国家流向南方国家的绝对主导态势,南方国家之间的资源流动和内部资源共享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趋势,并日益受到世界的瞩目。

至今援建1000多个项目

中国对非援助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资金方面,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三种方式。项目方面,有成套项目、技术合作、物资援助和现汇援助等。同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对非洲援助的特点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截止2014年3月,中国为非洲已经援建了1000多个成套项目,没有附加过任何政治条件。

中国援非主要项目主要包括:加纳国家大剧院。该剧院由中国援建,1992年投入使用,是加纳的标志性建筑,在加纳流通的面值2万赛地的纸币上印有加纳国家大剧院的图案。

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该中心2012年9月竣工,投资1.8亿元人民币。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向坦桑尼亚总统转交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钥匙。

坦赞铁路。这条铁路 1970年援建,全程1860公里。为修建坦赞铁路,中国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出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

莫桑比克国家体育场。这座体育场占地面积近27万平方米,拥有4.2万个座位,是中国政府在非洲国家最大的援建项目之一,2011年4月投入使用。

非盟会议中心。这是中国继坦赞铁路后对非洲最大的援建项目,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

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是从1956年中国政府向埃及政府首次提供援助开始的,接着开始向阿尔及利亚、几内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等国提供经济技术援助。1963年末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时宣布了《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从此,我国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到1970年,中国先后同17个非洲国家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向5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援助,援建1000多个涉及工农业、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等多个领域的成套项目;派出技术人员35万多人次。

中国援非方式主要有以下方式:其一,基建。截至2011年底,中国在非洲援助建设约270个基础设施项目,约占中国援非项目总量的25%,交通设施约140个、电力设施约60个、通讯设施70个。其二,医疗。1963年,中国率先向世界宣布派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50多年来,中国为非洲等国无偿援建了上百所医院。其三,贷款。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将继续扩大同非洲的投融资合作,落实好3年内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的承诺。

50多年历经援非三个阶段

据统计,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援助的过程中,献出生命的有700多人,最年轻的只有22岁。这种援助在农业和教育领域结出了累累硕果。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中国先后在30多个非洲国家建立了40多个农业合作项目,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水稻、玉米、蔬菜、茶叶、甘蔗等作物的生产。2013年3月,中方表示将积极实施“非洲人才计划”,未来3年将为非洲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提供1.8万个奖学金留学生名额。

以 1956 年作为起点,当代中非关系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在 50 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援非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6年至1976年,是中国援非的开创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对非援助,凸现了中国力图以援助为手段,建立和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以此打破美国或者苏联的封锁,拓宽外交活动空间。第二阶段从1976年至2000年,是中国援非的调整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对非援助开始摆脱政治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束缚,经济的考量愈来愈重要。换言之,中国援非的出发点从支援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独立,更多地向促进双方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援助逐步从单向的中国对非援助转变为各种形式的援助和中非合作,因此呈现出中国援非形式多样灵活、内容丰富的局面。

2000年至今是第三阶段,为中国援非的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根据中非双方各自情况出现的新变化,中国援助方式和项目形式开始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无偿赠送、无息贷款、贴息贷款、技术援助、项目建设、直接建厂、专家指导、劳务服务、人员培养、技术培训、技术管理指导、优惠贷款提供、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建设、重债穷国债务减免、经贸官员培训、自然灾害紧急救助等,逐渐成为援助和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见,中国对于非洲的援助对于这块人类发源地的古老大陆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中国援助非洲有积极影响

中国援助非洲在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政治上,非洲国家对华非常友好,在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一直给予中国支持。1971年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决时,76张赞成票里,有26张是非洲国家投的。中国是汶川地震时,赤道几内亚这个只有200万人口的小国,就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了200万欧元。

在外交上,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非洲问题专家刘洪洋认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很多非洲国家受到饥饿、战乱的困扰,依靠其自身力量很难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这给非洲政治精英带来很大压力,外来的援助对他们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西方政府和社会对非洲提供的援助或多或少都带有附加条件,其中很大一部分蕴含着非洲政治精英难以达到的政治诉求。

相比之下,中国援非工作历来尊重非洲国家主权,支持他们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援建项目从来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就缓解了非洲政治精英的压力,以实际行动向他们展示了中方无私支援非洲大陆的坚定立场,在非洲政治精英层面营造了“友善中国、朋友中国”的良好氛围。近年来中国援非工作越来越注重提高受援国人民生活质量,努力扩大援助受益面,帮助受援国人民消除贫困。通过设立农业示范中心、农村学校、援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药品等民生项目的援助,中国援非工作人员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让非洲普通民众直观地感受中国亲非洲的国家形象,提升了中国在非洲公民社会中的国家形象和政治威望,为加强中非民间友谊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非洲民间层面,中国援非工作无疑加强了中国对非洲人民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减少了以往因交往不足而产生的偏见、隔阂和误解,是中国在非洲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总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上,中国援助非洲也对密切双边贸易往来作出了很大贡献。仅在2013财政年度,中非双边贸易额就达到2102亿美元,其中中国向非洲出口928亿美元,自非洲进口1174亿美元。广袤的非洲成为中国工业品的巨大市场,而非洲丰富的农业与矿产资源成为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支撑。

援非,中国有这个实力

展望未来,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将会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出现。这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主观因素。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非洲在中国外交棋局中的地位稳步上升,加大援非力度是未来发展趋势。其次是客观因素。中国的GDP超过10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此外,在2013年度,中国的工业产值达到美国的126%,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2014年1月22日公布说,2012年“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第一产品数量”前十名依次为中国(1485个)、德国(703个)、美国(603个)、日本(231个)、意大利(228个)、印度(144个)、荷兰(138个)、法国(104个),比利时(94个)和英国(81个),韩国是第14位。

当今世界上最好的火电厂(超临界机组)、水电站(最大单机容量)、核电站(第三代与第四代核电站)、电网(特高压电网)以及最好的炼化厂之一(镇海炼化)等都在中国。世界上最好的煤制油工厂、最好的石油开采技术、最大的模锻压机、最好的大件铸造技术、最大规格和最大承重的数控机床、首台智能化数控机床等等也在中国。中国的陆工机械、海工机械、造船业的水平,也都已处在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的4G通信技术标准已被国际接受,全球五大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国占有两席。中国的生物医药业也在快速发展。据报道,中国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核心电子器件、大型集成电路装备的研发未来将取得重大突破。

换言之,中国援非力度增加既有意愿,又有实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援助非洲不仅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还使更多欠发达地区人民得以享受到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成果,具有非常积极的国际意义。

(本文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