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父母五不怨 七不责,你能做到几个

胡运玲

小孩子犯错是家常便饭,家长责备也就成了家常便饭的事。然而,气头上的父母责问起孩子,有时不分时间和场合。殊不知,古人对待孩子有“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和疾病不责。从这“七不责”中,现代人真应该学习一下古人教子的智慧。

女儿妮妮是个夜猫子,每晚都得熬到十点多才睡。讲故事、玩玩具,找各种借口推迟睡觉。这晚,我给她讲完两本睡前故事,她却爬起来打滚玩。我命令她躺下不许动。

刚安静半分钟,她说喝水。喝完水又躺下不到三分钟,她又说上厕所。我责备道:“十分钟前不是才去的吗?你有完没完了?还有什么事,一次做完再上床。”

妮妮闷闷不乐地上完厕所回来,我们各自躺着谁也不理谁。不一会儿我发现,她又在抠毛绒玩具里面的丝棉。我真的生气了:“你要真不想睡,就自己去客厅玩,我睡。”

妮妮嘤嘤地哭起来。这下,怒气让我睡意全消。我又逮着她好好批评几句。妮妮躺在那,啜泣了好一会,我一直冷着她,不肯说一句安慰的话。最后,她哭着哭着睡着了。

她睡着了,我清醒了,也后悔了。后悔刚才对她的责备,更后悔让她带着泪痕睡去。

夜里,妮妮睡得很不踏实,翻来覆去好几次,有两次还哼哼叽叽叫,像是做噩梦了。我赶紧拍拍她,她才安宁下来。我守着她,不由想起古人说的“暮夜不责子”,是多么地明智。当孩子带着不良情绪入睡,会影响一夜的睡眠质量,甚至噩梦连连。

从那以后,睡前,我尽量避免责备妮妮,而是创造温馨的睡前环境,让她带着愉悦,轻松入睡。

平日里,妮妮上幼儿园,一天不着家。我和她爸上班离得远,也是一天不着家。所以,傍晚,成了我们家的团聚时刻。晚餐,成了我们交流谈心的美好时光。

那晚的饭桌上,妮妮光捡肉吃,留下青菜。爸爸见状,开始给女儿科普挑食的坏处,还吓唬她:“你要再挑食,小心不长个,变成《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啊。”

接着,他对我说:“上次我去送妮妮,老师还反映妮妮挑食的问题呢,长期挑食影响长身体。”

我接过话茬,责令她:“必须把青菜吃了。”妮妮皱着眉,勉强吃了两口,再不肯吃。我用家长权威镇压她:“必须吃!”妮妮不敢不吃,又不想吃,委屈地哭了,边哭边吃。

饭后,妮妮正在看电视,突然说肚子疼。我想到她刚才边哭边吃,肚子能不疼吗?教育她不挑食,其实可以等到饭后再说啊,这或许就是古人所说“饮食不责子”的原因所在了。而餐桌教育,是很多家庭常有的情景。借着一家人吃饭的时候,难免询问下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校的情况,如果不小心碰到了“导火索”,又少不了对孩子责备一番。却都忽略了,这不但会影响那顿饭的用餐氛围,长此以往,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得不偿失!

越来越觉得古人留下的“七不责”,是面对孩子错误时的育儿真经。我甚至把它打印出来,贴在书桌旁,以此提醒自己。

不仅如此,我自己还发明了第八不责,那就是“分离不责”。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一天早上,妮妮又是各种磨蹭,眼见她上学,我上班要迟到了,忍不住又批评她。结果,她带着情绪上幼儿园了。事后,她爸看不过去了,替女儿打抱不平:“你把孩子批评一通,她哭着上幼儿园去了。你想过没有,她一个孩子不懂得排解心里的不快,如果到幼儿园再遇到不开心的事,你让她一个小小的孩子如何應对啊?”

想想真是这个道理。大人生气了,跟朋友同事诉苦两句,就过去了。而孩子呢,她独自面对自己的小社会,让她带着郁闷离开家,真是太可怜了。所以,在七不责的基础上,我又给自己加了一条:分离不责。就是跟妮妮分开的时候,不让她带着伤心离开我,离开家。

无论是七不责也好,还是八不责也好,都是提醒我们,责备孩子的时候,不要自己被怒气冲昏了头脑。而应该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多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以及坏情绪可能带来的不良后遗症。

我愿许诺孩子一个“七不责”。因为教育应该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一种贴心的成长呵护。

编辑/倪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