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峰

现在孩子们毕了业找工作成了难题,找了工作能不能适应又是问题,好让家长们头疼。放在过去,十八九岁就得顶门过日子了,如今二十八九了,还是孩子呢,这怎么说的。

不过孩子和孩子也不一样,我的外甥小兵就没经历过这个问题。他考大学应该说考得不怎么好,本科没考上,只考了个专科,不过等孩子毕业时,却拿了双学士学位,很顺利地进了外企,成了管理人员。第一个职业似乎在LG公司,干了几年觉得该公司前景不大,改投了惠普公司,还是干管理加员工培训之类,又数年,被猎头公司挖到了谷歌,因為合同期未到,谷歌为此还给惠普公司赔了一份钱,作为补偿。在谷歌他还拿过全球优秀员工奖,也算是高管了,世界各地到处跑。后来辞了职自己创业去了。

如此粗线条的一勾勒,也不必细说,大家就知道这孩子在任何一个单位都是受欢迎的人,都喜欢要他。他从惠普刚被挖走那会儿,他的一个中学同学听说他在惠普很吃得开,找他帮忙去惠普求职,人家那同学可是学霸,当初是考入清华的,我外甥才是专科。可到了求职,还得找他帮忙,可见高考的成绩和第一学历固然重要,但也只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阶段性的结果,人生还很长。

快乐的童年

小兵从小傻皮傻皮的,很爱玩,但是不讨厌,挺喜人。这大约和我姐夫、姐姐的教育方式有关,我姐是个本分人,认真,但很和善;姐夫善交际,热心人,和谁都熟,单位上办个大型会什么的,都找他去会务组,找他就对了,他擅长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关系,组织能力也强。

姐姐一家住在机关宿舍大院里,平日里带孩子出来,见了人,姐姐姐夫就教孩子叫人:叫爷爷、叫奶奶,叫阿姨、叫叔叔、伯伯,其实都是大人替孩子叫,时间长了,孩子也就变得嘴甜了。小孩子家嘴甜,像个小天使,大家都会喜欢,即便大人之间有点不大对付,对孩子也都会和善,何况姐姐姐夫本来人缘就好。小兵这孩子就在院里很讨喜,这事很可能有互动相长的效果,小孩其实挺喜欢人家夸的,一夸他,越发来劲。

等到上了学,放学后自己就可以在院里玩了,谁家都去。院里有个老人家,早年是文史馆的,特别喜欢他,这份友谊一直到小兵上大学了,放假回来还要去老人家里玩,一聊一下午,不知道聊些什么,一老一小,蛮有意思的。

宿舍院,孩子多。放了假,小兵和院里的孩子玩得昏天黑地的,常常是沾着一身土,天黑才回来。院里有当了爷爷奶奶的,看不下去,找我姐夫,说,你也不让孩子学点什么,整天就知道傻玩,长大了还不得傻了?姐夫说,孩子饿了知道回家找吃的,冷了知道回家穿衣服,不傻。老人家想了想,说,也是。

我有一年开始重拾少时爱好,养蛐蛐。养蛐蛐得先养盆,古谱说要用蚯蚓粪填底,小时候记得到处都有这东西,如今真想找,一时还寻不着,公园里有,可整天打药,不敢用。就顺口说给了小兵,让他注意着帮我找找看哪里有。不料这孩子还真忠托,正好是暑假,他带着一帮孩子,拎着瓶子专到人迹罕至之处找蚯蚓粪,引的人家家长不干了,找我姐告状,说是带着人家孩子翻墙钻夹道,弄得灰头土脸的,还担心再遇着蛇、蝎子的。我姐制止他,他还不干,说这是舅舅托他的。到底是弄来一大瓶子。我有几只蛐蛐罐就是用小兵挖的蚯蚓粪塘的底,好用得很,每年早秋专养大王的。

小兵大了以后,课业压力大,我也开店,正忙,我们见面反而少了。不过他喜欢给人帮忙的这个性格没改,有一回还帮着大院警卫连的战士和外单位比赛篮球,打完了球一起吃包子什么的。令人发噱。

忙活的大学

性情这个东西,一旦形成了,终生不去。小兵上了大学以后的事我也是零零散散知道一些,不过能感觉到还是他打小留下的行事方式。

小兵上了大学,不知怎得就混到人家研究生宿舍里去住了,研究生有些是在职读的,不在宿舍住,他挤进去,不过也不白住,九十年代初那会儿互联网风头正劲,研究生也在社会上接些活,自己挣学费,小兵学计算机专业的,住他们宿舍,就帮这些学兄干活,帮人家挣钱,也不要报酬,就是帮忙。学兄们不过意,就常常点拨他学业。小兵成功地专升本,除了自己的专业外,又修学分拿了一个法学的学士学位。合着是专科入的校,四年下来,弄了个双学士,相当于硕士了。

一个在中学学业平平的孩子到了大学竟有了些许学霸的意思,这个转换我觉得首先是得有个好身体,这和他打小疯玩、爱运动有关。大二时他就把英语六级考出来了,还管着那么多闲事,属于精力旺盛的那种,身体不行的怕是撑不下来。

大学期间他还参与创办了一家公司,这事也挺好玩,那时候国家出了些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尤其鼓励创办互联网企业,同宿舍的研究生有些挺有想法,也挺有能量的,就出头要创办企业,小兵还是那个帮忙的,各种申请、审批,也包括人家一些关系,自己不方便出头,都是他跑。跑团中央、跑外国使馆,邀请嘉宾,直至最后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仪式,一应事务他都跑。一个企业办下来,没他什么事,可是他也把创办企业的流程弄清了,对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植方向、各类规章也了大概都有了了解。

不光这个,还有公益活动也少不了他,学校每年都有就业招聘会,这类活动总要有人帮忙,又没报酬,好多人惦记着考研,没这闲心,可他不,自愿跑去帮忙,哪怕是端茶倒水、买方便面,事无巨细,全听招呼。送走了两届学长,等他毕业的时候,学校的老师都愿意推荐他。他还挺牛,不像一般同学;有的同学求职心切,用人单位问想要什么待遇?同学说月薪能有一千七八就可以,够花就行。小兵不。他开口就要底薪四千,人家问你怎么要这么多?答曰:我觉着我能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结果要一千八的人家没要,把他这个要四千的收了。

得心应手的工作

这孩子工作之后挺顺利的,没大有刚走出校门时一般人都会有的那种不适应,得益于在校期间的“瞎操心”、“乱帮忙”,基本上知道工作是个什么节奏,熟悉那种氛围,而且也锻炼得不管什么场面,面对什么人物,都不会怯场。

他工作以后还是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他参加了一个公益组织,专门组织人给即将毕业的学生做就业指导,他是积极分子,到各大学作演讲,指导人家怎样写求职书,怎样面试,以及学生即将面对的种种挑战,反响很好,荣获多次最佳志愿者称号,这么多的事,还没耽误他每年参加几次半程马拉松比赛。

市面上常有“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获得别人信任”,“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等等所谓成功学的书,我觉得基本是瞎扯。人和人交往贵在坦诚,贵在能体察人家的内心而能做出善意的回应,这是人品和教养,并非技巧能全部解决的。一旦成了技巧,也只是“术”这个层面的东西,有用一时,却不持久。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不知道和别人分享好东西,只晓得自己最重要,哪是几本书就能改变了性格和人生信念的?

如果想要孩子走出校门,到了社会上能迅速适应社会,可不是能够像学一门功课、考几个学分那么简单,临时再学就晚了。形意拳的拳师们较量功夫,一搭手就相互知道深浅,欠的一方就说一句:我晚了、我晚了。

这一晚可就不是三天两头能追回来的,估计要花个十年八年的功夫。孩子的情商也一样,是打小教育的结果。功课重要吗?重要。但是健全的人格,与人为善的性情,喜欢帮助别人的性格,这都是需要长期的生活才能养成的,现在人们管这个叫做“情商”,其实咱老百姓说就是性情。这相当于武术家的站桩,看似最简单的事,可是最耗时间,最吃功夫,也最出功夫,是一切技击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有临场的权变,随机的化解,果断的出击,基础没打好,出门比武准挨揍。

其实我不排斥一心读书钻研某种学问的孩子,这是研究型的人格,也有大用,重要的是自己得有数,心中知道自己的方向,心无旁骛。不过就是搞研究,也离不开与人打交道,也要与人为善,也要知道相互帮助,这是做人的基本。至于怎么教育,全看孩子的性格和心性,顺势而为,各存道理,不能一概而论。

从大面上说,似乎应当以正面鼓励为主,孩子需要夸奖,但不能一味夸奖,不说短处。终归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般教育全然融于日常生活,不着痕迹却处处皆是,考量的却是作家长的胸怀和格局了。好多事出在孩子身上,要怨却要怨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