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任何物种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都会形成一种努力适应周边环境的自然习性。在农作物栽培上,我们生产管理的目的,无疑就是创造一种适合这种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马铃薯亦是如此,其植株和块茎在生物学上对环境的反应有其自然特性。因此,在种植马铃薯时,首先了解这些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一、温度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山地区,年平均气温5~10℃,最高平均气温24℃左右,其生长发育具有喜欢冷凉低温的特性。
??1、 植株对温度的反应
??播种的马铃薯块茎在地面下10厘米深的土温达5~7℃,即可缓慢生长;7~9℃,幼芽生长正常顺利出土;10~12℃时出苗快而健壮。播种早的马铃薯出苗后常遇到晚霜,一般气温降至-0.8℃时幼苗即受冷害,气温在-1.5℃时茎部受冻害,气温降到-2℃时幼苗受冻害,部分茎叶枯死、变黑,但在气温回升后还能从节部发出新的茎叶,继续生长。-3℃时茎叶则全部受冻枯死。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1℃左右,于42℃高温下,茎叶停止生长。开花最适温度为18~20℃,气温达到25~30℃时,花粉育性降低。当然,因品种的抗寒性不同,对温度的反应也有差异。但在了解马铃薯植株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后,对加强田间的管理,保证马铃薯获得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2、 块茎对温度的反应
??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6~18℃,温度低于2℃和高于29℃时,块茎停止生长。在生产实践中常遇到两种块茎生长反常现象。
??第一种现象是播种后种块上的幼芽不出苗而直接长成了新的块茎,也称闷生薯或梦生薯,这会直接影响出苗率,造出缺苗断垄。主要原因是发芽后块茎内养分向幼芽动转移时遇到低温,幼芽没有生长条件,所以又把养分贮藏起来形成了新的小块茎。这是马铃薯的自保机能。播种早的种块不发芽或只是开始萌芽而不生长,待温度升高后即能正常生长,或者发芽的种块适时播种不要过分提前就不会产生薯生薯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