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坚+Mimo

胶着:当你成为“Lady卡卡”

当汤唯因出演电影《色·戒》而遭到封杀时,她没有消沉,而是远赴英国留学,在那里她凭借自己的“街头艺术”与羽毛球运动能力而获取收入,学习语言、研习表演技巧,最终等到了新的演艺机会;

当陈坤一跃成名,却担不起浮华声名的压力时,他选择了行走,发起公益活动,默默地和大学生们一起走在西部的旷野,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找到平静的状态,感悟到自己的人生;

还有素黑,广受欢迎的情感与心理作家,她曾经在迷惘中蛰居家中好多年,只做最简单的家庭主妇,同时尝试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最终写出了为许多人带去希望、开启看待生活全新角度的书系。

事实上,在漫长的人生中,每一个人都可能会被“卡住”,在工作、情感、生活状态、个人发展等各个层面,当事情开始变得胶着,周围的空气好像化为墙壁,你的反应也越来越僵化,你焦虑:突破点在哪里?这时,如果你知道还有许多人和你一样也是“Lady卡卡”,或许你会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去看看她们的做法吧,或许会对你有借鉴的意义。

改变:向着各个可能的方向

循着梦想的指引

改变的力量最有可能来自于你的梦想:一直以来想要做的事、想要实现的目标。试着听从心底里的那个声音,不管你已走出了多远、过着多么不同的生活,都有可能再度回到梦想的轨迹。

尤琳:当我重新拿起画笔

热爱艺术的她曾被“卡”在房管局的工作中,她并不爱那时的工作,很想回到自己的专业画画上去;改变则来自于工作的转换,她进入一所高校教书,同时有了大量的时间陪伴家人,最重要的是,可以自由地画画。

尤琳是个很有主见的女孩。大学时曾做过平面模特,却从未想过要往演艺圈发展,因为走那条路需要付出的东西,她觉得自己“付不起”。她的专业是绘画,还曾做过杨飞云的模特,但最终也没有去北京做杨老师的研究生,因为初恋男友在成都,她觉得,守护两个人的感情更重要。在别人看来很困难的选择,她都可以果断做出抉择。可这样的女孩,也会变成“Lady卡卡”。

尤琳一直喜欢画画,又不想走纯艺术的路,因为不愿用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去谋生,她希望能有那样一份工作,可以让她“不用为钱操心能安心地画画”。所以毕业后,她先在四川音乐学院工作,后来被朋友介绍到了房管局——一个看起来满足了她要求的工作。虽然房管局的工作收入好,同事关系也处得不错,但那时的生活,用她的话来说,“很多时间都在酒桌上度过”,和她预先期待的完全不同,她还是没有时间画画。渐渐地,就感觉自己被“卡”在了那里。

想明白了什么是最重要的,做选择就变得很简单。到结婚时,她终于下决定离开房管局,进入丈夫所在的学校教书。那是个属于航天系统、以工业为主的院校,做设计的只是个小系,但她觉得:“真棒,我又可以画画了!”于是她顶着所有人的反对声,卸了妆、换下高跟鞋,甚至剪短了头发,每天生活除了上课,就是做饭、种花,以及画画;后来有了孩子,又有大把时间陪着孩子一起玩、一起成长。

那以后,她不仅找到了舒服的生活状态,还找回了自己的热爱。“如果想要我的孩子有梦想,那我自己首先就要有。”曾经被埋没在酒桌和家庭琐事中的梦想,渐渐地又生出芽来。尤琳说:“我就这样一步步地走给孩子看:我也在摸索、在努力,这就是实现梦想、达到理想人生状态的路途。”

走到生活的背面

中国人有这种惯性——认为生活就是眼下这个样子,今后也是。所以,哪怕被卡在一个不喜欢的生活状态里,大多数人都会听取长辈那句话“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然后选择忍受。其实,打破平衡,捅破生活的遮羞布,生活的背面可能正是你想要的人生。

Alice Ding:当我变成另一个我

Alice 自从2008年从澳洲回到中国,人生之路似乎就被设定好了:进入外资银行,运用所学专业和聪颖天资,一步步在金融界向上攀爬。她就像每个“白骨精”一样,住高级酒店开电话会议,做空中飞人写英文报告,当然,不菲的收入令她能住在北京二环内月租7000元的高级公寓里,穿高级套装拎名牌包,再用每年15天的年假出国度假。

原本做到汇丰银行环球银行部中资业务 VP副总裁的Alice和亲人朋友们一样,以为这就是她的人生了,直到她萌发辞职心思的那一年——那一年,她几乎每天都加班到晚上九点以后才回家,业务繁重的几个月,每天十点多到家后,尽管很累,但由于背负的项目都是几个亿的规模,她还是压力大到无法入睡。一直到年底她被强制休假(外企规定每年必须有强制休假),没有时间订酒店,没有计划任何行程,她拿着一本《Lonely Planet》就搭上了去西班牙的飞机。

西班牙的假期,造成了她最后的崩溃。因为时差关系,她每天上午都在处理公司邮件,24小时待命客户电话,还不时得参加各个国家的电话会议。事后她笑称,如果你那时候正好在西班牙度假,看到一个衣衫不整的中国女孩,拿着黑莓手机,在高迪的教堂里疯狂地回着邮件,那就是她这个疯子。

在西班牙的第三天,她同一个team的女孩因为赶案子,差点把小孩生在办公室;而她那牛津毕业、长相英俊、酷爱潜水和哈雷的37岁男老板,最近妈妈身体出了问题,却因忙碌只能每周三次飞回老家去重症监护室看望妈妈,而不能守在床前尽孝。她说她那时就告诉自己,她不要这样的生活。

做一个甜品师,是Alice在澳洲留学时就向往过的。这个想法在此刻再次冒出来,并日益壮大。公务员的爸爸数次唉声叹气加可怜兮兮地问她:你真的要去卖饼儿吗?的确,在父辈看来,放着体面的工作不做而去创业,那不叫勇敢,叫鬼混。激烈的争执,直到爸爸听到一首歌——《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终于消停——再不疯狂女儿就老了。爸爸听完歌打了电话给她,平静地同意了她的选择,但是,要求她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今,Alice已经结束在世界顶尖的甜品学院的课程,拿到了French Pastry Campus(法式甜点师文凭)和The PME Professional Diploma(蛋糕装饰全面PME认证证书),为了回国开店,目前她正在巴黎的甜品店工作,一方面为了解流程,另一方面为留在欧洲考察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虽然她现在干的也是披星戴月的体力活儿,但筋疲力尽时她终于能踏实入眠,不用担心哪个客户的单子又黄了。她走到生活的背面,终于看到生活另外的样子,虽然依旧辛苦,但心里充满期待,期待自己重新上路后将会遇见的精彩。

解放身体,解放心灵

身体与心灵其实是相通的,当你的身体陷入僵硬状态,你的心也会渐渐地被禁锢起来;而当你将身体打开的时候,当身体渐渐地变得柔软、开放、富有弹性,你的心也会进入新的状态。

袁坚:当我潜入深深海底

作为曾经的“灭绝师太”(文学博士),从小到大的“好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袁坚的思维和行事方式,严肃认真到姿态僵硬的程度。而且,这样的自我局限存在于生活的许多方面:饮食、起居、人际交往规范、未来的轨迹——所有的事她都有自己的计划和原则,不容打破。她懊恼这样的状态,并模糊知道:卡住自己的,其实就是自己本身。可是如何突破?完全没有概念。

直到结婚后,酷爱潜水的先生说:你必须去学潜水,要不然,我只能找别人做潜伴(在潜水中有“潜伴”制度,即必须两人同行、彼此关照)。因为这个要求,她做了从前的自己从来没想过的事:突破了长距离游泳的极限(学潜水的前提之一是能够徒手游泳200米)。要知道,她在念书时体育课总濒临不及格,工作后也不曾对运动产生过任何兴趣。而在突破200米后她忽然发现,自己进入了某种自由自在的状态,身体在水中舒展,可以持续不断地游而不觉疲累,甚至感觉不到任何阻力。

好像一条鱼,这是她在练习浮潜时的感受。使用了面镜与呼吸管之后,不再受到气息的局限,更可以尽情遨游。然后,探入海底,掌握到“中性浮力”(借助配重带与浮力调整背心,让自己处于既不会上浮、也不会下沉,可以停留在水中任意位置的状态),某种类似于“失重”的状态,有人形容说“好像飞起来”,她则感觉是身体约束的进一步解除。

对身体的发现与解放,投射到她的生活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心态开始转向开放、多元、宽容与自由的状态。她学会接受曾和自己的规范不同的东西,接受那些曾经讨厌的人和事。潜入海底,就拥有了在陆地世界之外的另一个广阔天地;而在潜水的旅途中,还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各自有着不同经历与生活方式的朋友,这一切,都在不断地拓展着她的视野也扩展着她的内心。“解放了身体后,我的灵魂现在很自由。”

从前是媒体人,如今是自由撰稿者的袁坚,通过潜水发现了蕴藏在自己身体里的敏锐与力量感,并获得了AOW(Advanced Open Water,开放水域潜水进阶)证书和Cavern Diving (开放式水下洞穴潜水)证书,成功征服了“卡”住自己的身体。

转换:“卡卡”其实是个机会

有时候需要被改变或者说可以被改变的,不是外部条件,而是你自己的内心,尤其是你看待问题的角度。你可以把“卡住”看作是一种糟糕的状态,一种负面的存在,但是如果你能从这个境遇中稍稍地跳出来一会儿,拉开一点距离去看——比如以旁观者的眼光,对于当下的情形或许就会有不同的观感。

“卡住”其实正孕育着新的可能性,因为它让你意识到目前生活的不足,引起你的思考、激发你的行动——至少让你感觉到有行动和改变的必要性。事实上,如果你能够看清楚那“卡住”你的究竟是什么,距离你离开这种胶着状态,然后进入新的、更合理想的生活,就不远了。

“Lady卡卡”必读书目:

《灵魂的黑夜》

【美】托马斯·摩尔/著,赵霞/译,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每个人在生活历程中都会遇到低谷:失去心爱之人,生病,事业挫折,或者只是有种对生活的不满之感。然而,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却告诉我们:要尊重这些脆弱的时期,并把它们看作是孕育期,这样我们会找到新的人生轨道,对生活的意义也会有一种全新的理解。

《无聊的魅力》

【英】阿兰·德波顿/著,陈广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借助他的哲学专业背景,及对凡俗生活的体贴与关照,永远告诉我们:事情并不仅仅只是眼前所见、所以为的那某种样子,在历史上、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尤其在你的意识角度转换之际,你会发现:生活完全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更加有趣的状态。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日】村上春树/著,施小炜/译,南海出版公司

村上笔底那些主人公们,许多一直都在默默地、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着脱离困境、重获人生意义的路途。多崎作被年少时朋友间的背叛卡住,持续了多年的胶着状态,终于因为真心爱上一位女性而出现松动的缺口。他会否因此而脱困,并迎来生命的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