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才

温州人“扎堆”欧洲做生意

笔者曾多次飞往欧洲,发现每次在飞机上都能遇到温州籍旅客。通过交谈,得知温州人在欧洲做生意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温州人善于经商是出了名的。改革开放之初,“温州模式”享誉全国。温州商人不仅遍及全国,而且还闯荡世界。一次我们团到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参观,有旅客在塔下买了个小巧玲珑的铁塔模型。谁知拿到车上,导游说那是中国温州产的,而且也是温州人卖的。温州人在欧洲名气很大,甚至许多欧洲人只知道有中国温州,而不知道有中国浙江。

在欧洲就餐都是在导游事先安排的华人餐馆,既经济又实惠。一次与老板交谈,他说在欧洲,除了中国留学生这些知识分子外,在中国生意人和打工者中,十有七八是温州人。经观察,此言属实,在华人餐馆前台打工的可能是来自中国各地的留学生,但老板多是温州人。此外,那些普通的出国打工者绝大多数不是温州人也是江浙一代的南方人。

在欧洲打工开餐馆

谁都知道,迈出国门,首先得会一门外语。一位健谈的温州商人告诉我,在欧洲,你不懂英语、不懂德语、不懂法语、不懂意大利语都没关系,但只要你会讲温州话,就能够生存,可见在欧洲的温州人之多。

真正的温州人也承认,最早到欧洲的还不是正宗的温州人,而是青田人。青田是浙江省东南部的一个县,距离温州有两小时车程,是中国有名的“华侨之乡”。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不少青田人前往欧洲,青田的“侨乡”之称就是这么来的。旅欧的青田人,以在荷兰最多,荷兰的中餐馆,三分之二是青田人开的。

在法国一家中餐馆,老板说着港腔的普通话告诉我们,他是台湾人,他手下的打工者全都来自温州。前台的一位服务员说,他们初来巴黎时都是投奔在这里的亲友,国内到欧洲打工,最起码得有人担保,有人接纳,有住的地方:没挣到钱之前,得有饭吃,最后才能立住脚。在巴黎唐人街,中餐馆有几十家,几乎家家都有温州人。

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有70多家中餐馆,差不多都是温州人的天下。米兰的中餐馆达400多家,大部分也都是温州人开的。导游说,你要想融入华人的圈子,最好学会温州话。在佛罗伦萨附近,有个号称“中国人小镇”的镇子,总人口1.1万,华人占了7000多,而且华人中90%以上是温州人,所以在那个小镇上,温州话成了通行语。就是在佛罗伦萨街头,你见到华人,先用温州话打招呼,也比用普通话保险。

迈出国门才知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人开的餐馆。在欧、美、澳这些富裕的国家和地区,华人去得多可以理解。但别以为这些华人餐馆都是在赚老外的钱,实际上,去华人餐馆就餐的多数是华人,外国人只是偶尔去换换口味而已。华人餐馆的货源多是从国内空运到所在国,再用火车运到餐馆所在地。有些中国食客反映说华人餐馆做出来的中国名菜,味道不及家乡同样名菜鲜美,这主要是因为鱼肉类是冷冻品,调料有时是用当地的。

餐馆和酒店(旅店)历来就是餐饮业的一对孪生兄弟,华人在欧洲开酒店既保留了国内酒店的含金量,又吸收了国外的精华,所以也是很有市场的。笔者住宿的德国法兰克福一家华人开设的酒店就是其典型代表:进门是大厅,左边是餐厅,餐厅既向住宿的客人开放,也对所有食客开放。楼上几层都是住宿房间,有单人间、双人间和多人间。经过与大堂值班人员聊天,得知这家酒店也是温州人开的。

进军服装和皮鞋市场

意大利是时装之国,在意大利的温州人除了开餐馆,再有就是开设服装厂和皮革厂,生产衬衫和皮鞋。不过温州人在意大利不论是开服装厂还是开皮鞋厂,无论是独资还是与当地人合资,生产的产品都会名正言顺地标上“made in italy”(意大利制造)标牌。与我同行的一位老乡在米兰市花180歐元(当时1欧元约等于10元人民币)买了一个意大利名牌男式单肩包,回到车上,导游说这就是温州人生产的。

聪明的温州人

当地的地导(当地的华人导游)也证实,温州人经商非常精明,而且在意大利口碑也不错。温州人在意大利生产的品牌皮革制品,大致分三类:一类是用意大利皮革为原料,由设在意大利的温州人工厂加工;第二类是用从温州运来的皮革为原料,由设在意大利的温州人工厂加工;第三类则是设在温州的中意合资工厂生产的,直接运到意大利来销售。不过这些品牌货都是经意大利有关部门认可的正宗产品。

温州人聪明,有很强的市场意识,而且吃苦耐劳,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初,最先受益的便是温州人,“温州模式”就是这么来的。据温州人讲,现在在欧洲不论从事什么行业的温州人,都是从开餐馆开始的,餐馆就是一扇窗口,能看见外面的世界;窗口又是交际中心,能结交一批对你有用的人。中国旅游团到欧洲,住的旅店、就餐的餐馆,几乎都是温州人开的。

据说在意大利的温州人多达七八万人。温州人聪明,肯吃苦,肯学习,在外又有内聚力,肯帮人。这就是温州人的美德。

(责编 孙礼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