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

前几天,我跟几个高三学生聊天。当谈到“理想”这个话题时,他们每个人的想法都让我大吃一惊。我以为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然而,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谈到这一点。

有个女孩说,她的理想是当一个电影人,不依附于现有的电影制作和发行体制,与商业也没有任何关系。她希望毕业后到美国去,用一半时间来念书,另一半时间周游世界。出门的时候,只带一个巨大的行囊。交通方面不用花任何的费用,一路上可以搭好心人的顺风车;到了晚上,就到教堂里去住宿,然后在教堂做义工,作为报答。她要拿着一台家用的普通摄影机,去拍摄那些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去拍摄教堂天花板上庄严的壁画,去拍摄街头笔直的树木和熙熙攘攘的行人,去拍摄孤独而美丽的乡间小屋……她要认识各种各样的朋友,品尝各种各样的食品。她喜欢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她要去发现更深沉的生命的真相。

而有个男孩告诉我,他的梦想是大学念医科,毕业之后到非洲大陆最穷苦的国家卢旺达,开设一家为当地人服务的、不收费的医院。我更加奇怪了:“为什么你要挑选卢旺达呢?”男孩说,他在电视上和互联网上看到许多关于卢旺达内战的消息,看到那里的孩子因为疾病和饥荒而变得骨瘦如柴,无依无靠地躺在沙漠里悲惨地等待死亡的降临。看到这些苦难的画面,他心里十分难受。他梦见自己来到那片干旱贫瘠的土地上,与那些小孩一起唱歌和舞蹈。他说,199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医生无国界”组织当中就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医生,他们往往为了一个单纯而真诚的梦想奉献出自己的一生。他愿意像那些医生一样,到最穷苦、最危险的地方去,只要能够拯救生命,就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他们的梦想还有很多很多,有人想当摇滚歌手,有人想下乡做水果培育,有人想去研究毒蛇,有人想创办一所大学……在这些梦想中,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的性格。

然而,没有一个孩子想成为一个跟他们的父母一样、待在写字楼里循规蹈矩的白领。大人们自以为是地蔑视他们幼稚、不成熟,然而,究竟什么是成熟?成熟是否就意味着世故和圆滑,意味着现实和功利,意味着失去做梦的勇气?

我敬重他们做梦的勇气,也羡慕他们做梦的自由。我也知道,真正能实现自己梦想的,毕竟是少数,他们大部分人还是得成为坐办公室的白领,过着平凡而乏味的生活。但我还是觉得,有做梦的勇气,真好。

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