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最美洗脚妹”刘丽的手机上列有今年的工作计划,其中一项是:召开24场儿童保护公益讲座。“我国儿童防侵害的机制不够完善,农村儿童因为成长环境原因尤易受到伤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担当起宣传教育的责任。”刘丽表示。

  近年来,儿童被侵害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两会召开之际,多位代表、委员聚焦儿童保护问题,呼吁促进儿童防侵害机制建设,推动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完善。

  据“女童保护”组织连续5年对中国儿童防侵害教育现状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86.55%的儿童没有上过防侵害课程,农村儿童防侵害教育更是严重缺失。多名代表、委员认为,媒体曝光案例的地区分布中,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这并不意味着城市地区儿童被侵害案例比农村地区更为高发,而说明城市及城镇地区儿童比农村地区儿童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卫计委副主任易露茜表示,健康农村离不开健康儿童,防侵害教育要从儿童一出生就开始,但很多家长对此并没有足够认知。“传播网络儿童色情、实施猥亵的人,可能他们成长过程当中就有问题,比如受到虐待、暴力伤害。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家庭的影响非常重要,应该探索开展家庭学科。”

  “农村儿童受侵害比例高,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村空心化有关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表示,一方面因为农村产业不兴旺,年轻人外流,留守儿童增多;另一方面是因为城乡融合的程度不够,农村儿童随父母“进城”存在较高门槛,父母对儿童的监管缺失,导致农村儿童受侵害事件多发。

  “未来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一定要使其成为真正有效、能够更有力执行的‘硬法’。”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农科院副院长陈彩虹表示,“让每个孩子尤其是农村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培养国家建设领军人才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根基,所以保护儿童在战略高度上应该放得更高。”

  加强监管、完善法律,进而不断改善和优化儿童受保护的社会和政策环境,是众多代表、委员认为较可行的路径。“现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侵害儿童的犯罪行为惩罚力度太弱。”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关于儿童侵害防范问题,在农村地区难度更大。我今年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方面会提出更多的建议。希望通过这份努力,让更多孩子能够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