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

赵维莉

中国流传几千年“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如今已经没有了市场,孩子是家家的小皇帝,打不得骂不得,面对犯了错的孩子,很多家长都采用冷处理的方式解决,比如不理不睬。但是,这样的处理无疑是一种家庭“冷暴力”,对孩子造成的身心伤害并不亚于打骂。您可能觉得误伤大雅的一句嘲讽,很可能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这些话您都说过吗?

“你这次怎么考的这么次,脑子里都是糨糊吗?”您是否不分场合,或公开、或私下地讽刺过孩子,全盘否认了孩子学习的认真态度?

“你都多大了,还这么不听话,你看谁家好就去谁家,咱家搁不下你!”当你拒绝孩子的请求时,会不会还会这样“雪上加霜”地表达自己“嫌弃”的态度?

作为父母,您可能对上述场景熟视无睹,觉得我自己的孩子怎么还说不得了?只要不打骂都是好家长!但是您有注意过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时,他的眼神吗?很多父母都知道不能体罚孩子,却往往会忽略另一种隐形的暴力——“冷暴力”。

问题解析:您是否已经陷入“冷暴力”

关于“冷暴力”,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家庭生活中不理睬、不友好的态度,也并不少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很多家长会表示,爱都来不及,怎么可能会对他们“冷暴力”呢?我们可是打骂都舍不得,怎么上来就扯到暴力这么严重的说法了呢?在此我们要强调一下,冷暴力特别指的是在情感上对孩子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往往是直达孩子心底、并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留下心灵阴影。

首先最常见的一种就是语言上的暴力。很多家长说,我不打孩子,还不能说孩子了吗?并不是说您不能批评孩子,而是说您在批评孩子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是否合适,比如:很多家长一生气就会把一些难听的词语脱口而出,说狠话,忽视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用语言的暴力达到让孩子屈服的目的。长期遭受这种语言威胁,孩子会产生担惊受怕的情绪,没有安全感,将会抑制孩子生命潜能的爆发。

还有很多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看到孩子的不足、弱点就会控制不住地想要嘲讽甚至羞辱,觉得同样的孩子怎么自家的孩子就那么差,类似“你这个没用的东西”“简直是个废物”这样的嘲讽也会毫不留情地说出口,这样的打击会让原本天真活泼的孩子从备受打击到迟钝,再到麻木,变得沉默寡言,关闭与他人交流的欲望——毕竟自己的父母都不看好自己,还有谁会喜欢自己?

再有一种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算是充满怀疑和否定,总觉得自己孩子不可能做到更好,从一件小事,能引发全盘否定,自己的情绪也会随之失控,把其他愤怒的情绪一股脑的都倾倒给孩子,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备受打击,让孩子形成一种低能力的知觉,而且很容易泛化,其伤害远远大于孩子自己的失败。

对策:把教育当作语言魅力的艺术

教育其实最需要的除了爱,还有耐心。很多情况都是爱足够了,但是家长们缺乏了解、读懂孩子的耐心,有了足够的耐心,才会把教育中的语言变成一门有魅力的艺术,就不会让伤害的话脱口而出。俗话说,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说教是一门艺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鼓励也需要批评,如何把握好这个平衡,就要看家长了。灵活的运用语言艺术,会让孩子变得自信,比如:在孩子遇到难堪的时候,帮他解围;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安慰;有困惑的时候,要及时地伸出援手……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关爱,而这也将是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观察孩子,多寻找她们的优点长处,给予客观公平的鼓励,帮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还有进取心。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措辞,千万嘴下留情,尤其是在孩子表现不佳的时候,温暖的鼓励比起暴烈的责骂,更能影响孩子的做事态度。

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中家长难免会有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消极和负面情绪,但是我们建议家长们尽量不要把这些坏情绪带回到家里,带到孩子面前,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控制好自己的态度,不要让孩子成为你发泄情绪的承接人,必须要学会分清工作与生活,不把工作上不顺心的事情带回家,更不要将工作上的怨气撒到孩子身上。

最后要说的是,教育孩子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家长们不要妄图一件事或是一次打骂就解决所有问题,要做到循序渐进,用你自己正面积极的行动去感染孩子。切记不要急于求成,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用客观公平的视线来看孩子,鼓励孩子每一个微小节目,对于孩子的小错误也要时不时的提醒。但是千万要记住,不要因着急而口不择言,要先静下心来,调查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耐心、言之有物的教育才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