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作业类应用 社交功能为重要突破口

小川叔

我大学毕业那年,在南方一家服装公司实习,带我的师傅是一个比我小的女孩,但走入社会比我早,我开始一口一个郭姐地叫,她特别不好意思,还一个劲儿推托。

后来,设计室的另外一个老师傅,在午饭的时候对我说,你们北方人热情,喜欢叫哥哥姐姐,听起来好像挺亲切,但是我们南方不讲究这个。我们是同事关系,你不用叫我张哥,叫我张师傅就好,你也不用叫她郭姐,叫小郭就好。

那是我步入社会后遇到的第一个温柔的耳光。每个地方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法则,在你还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不能改变,只能遵守。

后来我回了北方,先去分公司实习。分公司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两个和我同龄的设计师妹子,外加一个比我年长的师傅。我在分公司基本很少走出设计室,平时就和两个妹子一起鼓捣。可惜好景不长,实习期很快结束,我们三个都被拉到总公司开始赶年底订货会的大任务。

我还带着当年的那颗校园玻璃心,嘻嘻哈哈地以为这里是另外一个天堂,结果摔得很惨。设计室里有副总经理安排的眼线,随便一句抱怨都能很快传到副总耳朵里,之后你会被叫去谈话。

我本能地只想和一起来的那两个设计师妹子一起玩,结成小团体,却发现她们早就开始了明争暗斗。因为设计师是联盟,但也一定是竞争对手,好的样衣工人是稀缺资源,拥有了才会事半功倍。

怎样去使唤打版师和制作工人,让他们不但能很快地去帮你转化,而且还能喜笑颜开地帮你多出主意想办法,这拼的就是与人交往的能力。

我在那之前一直都不太会处关系,总觉得这些和自己内向的性格不符,尤其是不知道要和那些大妈级的人聊什么。后来我发现,其实你根本不用聊,你听着就好,听完记住,下次重复说给她听。

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认为骄傲的事,比如张姐的儿子学习好,每次测验都考100分,李姐的儿子最懂事,每天她回到家时,儿子就已经把米饭做好。

记得别人,给他人尊重感,是赢得好感的开始,也是打开人际关系的第一个缺口——我第一次明白,我不可能一辈子都只和同龄人一起共事。圈子不同的人,相融也不是要求你必须变成他们,而是要你找到和他们共处的方法。

拒绝,的确是一种态度的证明。但拒绝以前,你要搞清楚一件事,你是因为明白了自己的界限,在内心保持了安全距离,还只是不想撒手自己的象牙塔,为自己的低情商交往模式找借口?

改变环境很难,改变自己融入环境也不容易,但人能尝试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进步。

有时候我尊重你的生活方式,并不代表我会变成你。

与人交往是一门技巧,迟早你都需要掌握。

你即便辞职出走,到下一家你依旧还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没有所谓的难以相融,只有内心的宽窄与否,我是这样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