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中秋传统风俗-博饼

博饼,是闽南区域几百年来传承且特有的中秋传统风俗活动,除了赏月吃月饼之外,闽南区域的公民更喜爱用博饼来共度中秋佳节,而博饼的规矩和办法又是多种多样的,能够说难度有点大,今日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博饼,这个闽南特有的风俗。

中秋博饼是厦门区域特有的饼文明外延的一种风俗活动。是在中秋节时用于文娱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抛掷成果组合来决议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巨细不同的月饼,专有名为会饼,相传这种游戏能够猜测人未来一年内的命运。

在闽南南安、晋江、石狮、安海有些乡镇也流传着的中秋节夺状元饼的风俗,其玩法与规矩根本相同。在厦门,中秋赌饼也已成为一种商业活动和群众游戏[1]。福建公民出书社1985年出书的《福建风物志》记载:在厦门、金门一带,及泉州、漳州部分区域,中秋节有“夺状元饼”的风俗。 在台湾中部和东部区域的一些城乡,至今还盛行中秋博状元饼的风俗。厦门特有的博饼活动带动了彼岸的金门县,金乡镇吴厝社区发展协会每年庆祝中秋社区联欢晚会,都有博状元饼大赛。

盛行于厦门的博饼来源说为: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其战士多来自福建、广东等地,中秋前后益发思亲怀乡。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战士烦恼,鼓励鼓舞士气,利于驱赶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者,克取台湾,所以与当年驻扎在今厦门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通过一番琢磨,奇妙研讨规划出中秋会饼,让整体将士在凉快的中秋夜晚愉快一博。每会月饼依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1个,“对堂(榜眼)”2个,“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全会有巨细63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祥数字。由于九九八十一是皇帝之数,八九七十二是亲王数,而郑成功封过延平郡王,所以用郡王六十三之数。厦门大学刘海峰则以为博饼从北方盛行过的状元筹演化而来。2004年朱家麟先生等人发现福鼎市闽南语通行区域中,至今还大规划地存在着博状元筹的状况

王步蟾《鹭门杂咏》中“月并(饼)团圆新买得,拈骰攫取状元筹”的诗句,充分说明了清末厦门一带也有博状元筹的风俗。而彭一万先生找到清末举人黄翰《禾山诗钞》中的《赌月饼》诗:“六子齐投任变翻,街头巷尾笑言喧。科名久已遭人唾,犹集群儿抢状元。”则将厦门区域博饼的切当时刻提前到清末民初。宣统二年(1910年)的厦门新闻报纸,已有商家制造状元饼的记载。

博饼的规矩和奖品多种多样,闽南公民在活动中寻觅过节的空气,不管能博到什么奖品,团圆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