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七夕风俗-拜床母

除了内区域域的七夕风俗之外,在其他区域例如台湾也有七夕祭拜的活动,台湾的七夕祭拜方法以拜床母为主,涵义着健康的意思。

床母就是床神,在漳州也叫做“鸟母”,有的人身上有青紫色胎记,漳州的老人家就会说:“鸟母做记”。听说,睡梦中的婴儿,有时浅笑、有时蹙眉,是床母在教训着婴儿,而婴儿的胎记就是床母怕认错小Baby时所留下的记号呢!

多神崇拜的社会,树有树神,床也有床神。民间崇奉的床神是女人,所以叫做「床母」,以七月七日为「床母生」,要祭祀婴儿神「床母」,她是儿童的维护神,一般有小孩的家庭,在孩子十六岁曾经都要拜床母。

床母的由来,听说说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个墨客叫郭华,去参与秀才的考试。路过姑苏,住在旅馆中,晚上出去买扇子时,竟和卖扇子的姑娘一见钟情,当夜两人便成了夫妻。不料郭华竟暴毙于床上。卖扇的姑娘很不幸郭华的惨死,又怕被亲属街坊知道,就把他的尸身埋在自己床下。后来这个卖扇的姑娘竟怀孕了,十个月今后产下一子。为了安慰郭华的魂灵,她经常地用酒菜在床上焚香祭拜。有人问她为什么这样作。她说是拜床母可使孩子长得快,从此便有人仔细的效法她拜床母。也有人认为卖扇的姑娘拜的是情夫(即台湾话的「契兄」),所以拜床母就是拜「契兄公」。

听说这个「耳食之言」的床母生日就在七夕。台湾将十六岁曾经的孩子称为「花园内」,均受床母的维护。所以在这天,这些少男少女,都要从下午六点起,在自己的睡房供祭床母,供品要有鸡酒油饭,并烧床母衣(木刻衣服图画之金纸),以感谢床母维护幼儿。

「床母」在夜晚照顾着重生至十六岁这阶段的小孩子们,人们在每当初一、十五或年节都要拜床母,以示感恩,而孩子满十六岁那天则要再谢谢床母十六年的辛劳。听说,睡梦中的婴儿,有时浅笑、有时蹙眉,是床母在教训着婴儿,而婴儿的胎记就是床母怕认错小Baby时所留下的记号呢! 俗信认为母亲出产婴儿的床上有床母,床母是重生儿的守护神,是维护哺育小孩长大的。产后做三朝、六天、十二天及满月,今后每节日或祖先崇拜祭礼时都要「拜床母」,直到婴儿十六岁成人。

各地不同的祭拜内容实质上都是为了到达保佑和健康的意思,因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