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密升当选创业中国年度人物 纽恩泰成标杆企业

蔡恩泽

5月25日,中国通信企业华为公司对外宣布:在中国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和美国加州北区法院同时对韩国三星公司提起知识产权诉讼。华为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对华为进行赔偿,这些知识产权包括涉及通信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和三星手机使用的软件。华为认为有权从使用其技术但未获得专利许可的公司获得合理赔偿。

在以往的国际专利诉讼案中,中国企业几乎都是被告的角色。如今角色大反转,华为诉三星一案,具有开历史先河的意义。

角色大反转的底气

当今世界,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抢滩国际市场、反制对手的锐器。在没有刀光剑影、没有硝烟却同样惊心动魄的专利大战中,充满着血腥气、火药味。专利大亨谷歌、微软惯于通过打专利战从中渔利,当发现别人侵权先不声张,待到对方把“鱼”养大、满塘活蹦乱跳时,突然挥舞专利屠刀跳出来。

中国企业在专利大战中不但一直站在被告席上,且屡屡败诉,还受到发达国家反倾销制裁,成为全球专利大战的冤大头。

如今,华为之所以敢于将全球手机老大三星告上法庭,是因为其手握丰厚的专利。

在4G大幕拉开之时,华为正迅猛发展,大有赶超三星的势头。华为终端掌门人余承东曾豪情万丈地直言:“1G看摩托罗拉,2G看诺基亚,3G看苹果和三星,4G该看华为的了。”

余承东如此有胆量“口出狂言”,其底气源自华为强大的研发能力。以2013年为例,华为的研发费用高达307亿元人民币,约合51亿美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12.8%。同年,三星的研发费用为14.78万亿韩元,约合144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6.5%。虽说三星的研发费用总额比华为高约三倍,但华为的研发投入强度却是三星的两倍。在研发团队方面,华为的研发人员比例为45%,差不多每两个员工就有一人是搞研发的,而三星的仅为26%。

到了2015年,华为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无线通信标准的研发投入达596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15%。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5年国际PCT专利申请数量统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了3898项专利,较上年增加了456项。

如果说,在技术方面的储备和领先性,2G时代,华为是个空白,只做点边边角角的补充角色,吃别人的残羹剩饭;3G时代,华为的羽毛渐丰,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和竞争能力,可以分得一杯羹,偶尔还能吃块大饼;到了4G时代,华为在很多领域都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专利储备也处于领先地位,可以挥刀率先去切市场蛋糕。

20年前,华为总裁任正非提出“10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份”。从追赶到跟随再到超越,华为正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根据收入规模计算,华为已经成功跻身全球第二大互联网设备商,仅次于爱立信。现在华为又把目标锁定在赶超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三星上。

披上专利的铁甲钢盔

华为诉三星一案也给国内企业提了个醒: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必须重视专利,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守在别人屋檐下过日子很悲凉,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更是铤而走险,一旦被逮住将会被罚得鼻青脸肿。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大而不强”,虽说其拳脚功夫已渗透全球,甚至是发达市场,但由于缺少知识产权,缺少核心竞争力,却为世人所诟病,以致于成为模仿和制造低端产品的代名词,由民族骄傲变成民族尴尬。

一个沉痛的教训是,中国IT产业由于缺少核心技术专利,腰杆硬不起来,在国际市场上要看洋人脸色。事实上,中国DVD产业就因这个致命的软肋而遭遇毁灭性的打击。中国的DVD产量曾一度占全球市场的80%,但实际上国产品牌已经全军覆没,大家都在为国外品牌做代工,击垮中国DVD产业的只是一纸专利。

十几年前,一台出口DVD售价32美元,交给外国人的专利费是18美元,成本13美元,中国企业只能赚取1美元的利润。一台售价79美元的国产MP3,外国公司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要32.5美元,中国企业获得的纯利润只有1.5美元。

有人说,中国制造是凭借广告“炸”出来的,是网点“铺”出来的,是价格“杀”出来的,是花样“翻”出来的。这“炸”、“铺”、“杀”、“翻”四招,确实成就了中国制造,同事也成为中国制造的四根“软骨”。如此浮躁之风侵蚀着中国制造的创新力,摊薄了中国品牌的影响力,结果是大而不强,容易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

市场竞争从来就不是曲水流觞的游戏,而是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制造业的品牌竞争也同样残酷,顶尖者昌,无名者亡。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只能向隅而泣,只能寄人篱下,只能吃别人的残羹剩饭。

华为的成功,为国内企业树立了标杆。努力营造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才能披上专利的铁甲钢盔,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往无前。

开始站上原告席

当然专利官司是漫长的,得凭实力和耐心。此次华为敢于主动打专利官司,虽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毕竟有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开端。而今日的华为诉讼三星,从效果来说,经过全球媒体推波助澜地曝光,多数消费者已认定华为智能手机品牌已经达到了与三星比肩而立的高度,开始利用专利遏制对手,与其争雄。

这场官司还彰显了华为的专利创新优势。一个明显佐证是:在微博、上,已经有无数中国人为华为品牌感到自豪,对华为实力感到崇拜。中国企业不再是受人欺凌的弱者。

而在前不久,华为与苹果公司达成一系列专利许可协议,覆盖GSM、UMTS、LTE等无线通信技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许可备案登记信息,2015年华为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苹果公司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这意味着,华为开始向苹果公司收取专利许可使用费。这为中国企业鼓了劲,为中国人的脸上添了彩。

无论这场官司的结局如何,华为都是大赢家。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在国际专利诉讼中实现角色大反转,开始站上了原告席。

(责编 张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