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

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兴趣班,我只为自己的孩子选两种:艺术和体育。

在体育活动中,孩子增強了体质、体能,同时锻炼意志,培养公平竞争、团队协作的精神;而艺术,则能开拓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更善于观察、想象、表达、创造,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方向是对的,但我曾经忘记了: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儿子5 岁时,我逼他学钢琴,我们两个人都经历了苦不堪言的几年。记得儿子7 岁时,我和老公带他去奥地利的萨尔茨堡音乐节。在莫扎特的故乡,音乐节是一年一度的盛典,不仅需要提前一年预订演出票,而且需要正装出席。看着他穿上合体的黑色礼服,扎上领结,穿上新皮鞋,露出缺了两颗门牙的调皮笑容,我感觉好有面子。只是,我严重低估了一场两个小时的音乐会对孩子的考验。音乐会开始20 分钟后,儿子开始来回挪屁股,他坐不住了。我低声提醒他,然后威胁他,让他坐着不许动。他痛苦又顺从地看了看我,紧咬嘴唇。中场休息时,他苦恼地告诉我,鞋子夹脚不舒服,我说妈妈也没办法,你再忍忍吧。结果孩子真的不吵不闹地听完了整场音乐会!结束后回酒店的路上,我问他从刚才的音乐里听到了什么,他说:“很多的大象在痛苦中奔跑…… ”我既内疚又心疼,深知作为母亲,我还是脱离不了拔苗助长的虚荣心,一厢情愿地让孩子受了一回罪。直到有一天,儿子说:“妈妈,我想把钢琴砸了。”我才意识到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我们两个经过谈判决定,他只要通过钢琴4 级考试,就可以自己选择是否继续练钢琴。他果然以优秀成绩通过了考试,从此不再摸钢琴。

上了中学以后,他倒是成天戴着耳机听音乐,有时还慷慨地与我分享——敢情人家喜欢上的是电子乐!再回想他小时候,虽然对钢琴不感冒,但是对画画一直情有独钟,可以一坐好几个小时都不带挪地方的,而且对线条、色彩非常敏感。

有一次我不经意间整理儿子的作文本,发现他有一篇文章是写自己爱上绘画的原因。“记得有一个春天的下午,阳光照进房间,柔和又温暖。我看见妈妈坐在窗边,正在画布上涂抹油彩,写生院子里一棵开满花的海棠树。妈妈那时肚子里怀着妹妹。她自然又专注的神情让我觉得很美。我想,画画应该是件很美妙的事吧。”读着这篇作文,我才意识到,孩子观察的是父母的行为,而不是说教,同时也为自己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对美术的喜爱而沾沾自喜。摘自《世界很大 幸好有你》

编辑/李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