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尔++宴子

我承认我是一个理性的人,我也承认育儿书看多了会让一个理性的人更加理性: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希望找到一个理论做支撑,不管是哪个门派。其实对于孩子,如果拉远镜头置身事外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孩子就像《西部世界》里的那些机器人,有你的DNA,由你一手培养,你清楚他的所有行为模式和情绪表达,一旦有和你的预期不太符合的地方,你就会分析:这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但有一种叫“爱”的情感,会让你的逻辑和钻研毁于一旦。我来讲两个故事。

一天放学,十一又被老师留了,其实被老师留我倒不是很生气,毕竟自己小时候也经常被老师留。关键是,居然被老师留了近一个小时,让我在烈日高空下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本来我是可以到教室等他的,可是那天我偏偏很得瑟,买了一个足足有30斤重的盐灯,我懒得走到教室。十一终于出来了,我把灯罩塞给他,开始边走边劈头盖脸地质问,我发誓我没吼,我很“坚定”且“温和”地问他什么事情能让老师留那么久?改卷子。为什么会改一个小时?是不会吗?不是,得排队。你为什么会排在后面?是谦让别的同学还是怕自己做的还不对,如果是后者,这种不自信会对你的将来有什么影响……啪啦啪啦,此处省略2000字。可是盐石实在太沉了,我只能数落一会儿歇一会儿。十一背上背着十多斤的书包,一只手的手腕上挂着口风琴,两只手抱着我塞给他的灯罩,默默地走着。

拿在手里的盐石越来越重,我休息的间隔越来越短,但是嘴一直没闲着。十一突然说:妈妈,那个石头,我来拿吧!他一定没在听我说话,但他一定看到了我的气喘吁吁,并愿意为我分担。我除了闭嘴,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另一个妈妈的故事。

她更惨的地方在于她經常被老师请家长,一次又请完之后,压抑了半天想怎么才能不发火又能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她想起了她看过的亲子书,于是动了一个小心眼:利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帮孩子改正错误。她假兮兮地和孩子说:今天我们两人做个游戏吧!你一张纸,妈妈一张纸。每张纸分为两栏,一栏写对方的优点,一栏写对方的缺点,好吗?孩子果然上当,拿起笔挥挥洒洒地写了起来。这个妈妈也很得意自己真是太机智了,被老师请了若干次的憋屈全倾倒在了缺点那半页纸上。

两人都写完了,但当她看到孩子写的纸时,她傻眼了:优点那一栏,孩子写的满满当当,但缺点那一栏,是空白的。她问孩子为什么,孩子很热烈地说:因为您在我心里是最好的妈妈啊!您没有缺点!但当他看到妈妈那张纸时,孩子哭了:妈妈,原来我在你心里,有那么多缺点……

这个妈妈当时特难受,心里藏着那么多策略,却被孩子的爱给打败了。当然这个妈妈当天没吼,并不代表未来的每天都不吼。我想了想还是咽下了那句“你家孩子情商够高的啊”,我想起了十一那句“妈妈,我来拿吧”,就像我能分辨出哪些行为是孩子抖的小机灵,哪些行为是孩子的真实表达一样,我想所有的妈妈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