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达庸+李中

经过半个多世纪,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要归功于开国元勋萨乌德·阿齐兹国王制定的“寻找石油、开发油田”的决策。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结束在伊拉克的任职之后,我来到阿拉伯半岛上最大的国家-沙特阿拉伯。沙特是伊斯兰教圣地,又有沙漠大国和石油大国之称。这片过去鲜为人知的土地,如同沙特妇女蒙着面纱一样,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沙漠绿洲上的现代化都市

从北京到沙特首都利雅得赴任,取道阿联酋迪拜。一到迪拜,立刻领略到阿拉伯半岛的气候,又热又潮的海风迎面扑来。飞机到了利雅得上空,已是夜幕低沉。从机舱下望,这座城市几同白昼,像一个用闪亮珍珠编织成的大银盘,坐落在辽阔的沙漠之上。那些年去过不少阿拉伯国家,夜幕下这么明亮的城市,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飞机降落在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四座白色帐篷形状的建筑物原来是四座不同功能的机场大厅,旁边有一座沐浴在绿色灯光下的清真寺。走出机舱通往机场大厅的“象鼻子”,顿时凉风扑面。过去在苏丹工作,经过非洲的高温“热处理”,沙特气温不亚于苏丹,心想又要接受“热处理”了,没想到大厅内如此凉爽。没看见空调机呀?使馆同事小声对我说,看见大厅里的大理石圆柱子了吗?里边就是空调。大厅装饰典雅,颇具阿拉伯风格。角落放着供旅客祈祷用的地毯。

首都利雅得,在阿拉伯文里是复数的“花园”的意思,是跨越阿拉伯半岛东西要道。当年老国王驰骋疆场,百年征战,统一了众多部落,最后攻下利雅得,在此建国定都。当时城市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扩大到1600平方公里。城市布局井井有序,政府部门建筑风格各异,欧洲风格的商业大楼和热闹的阿拉伯市场,商品供应应有尽有。如果你想吃最新鲜的草莓蛋糕,超市里有昨天从美国加州空运来的蛋糕,如果你想看看阿拉伯的金店,那里的门帘子是用金子打的,吓你一跳。现代化楼房,宽敞的街道,绿树花坛,把利雅得城市打扮得既有时尚魅力又不失古朴风韵。

值得一提的是,沙特人不忘祖先,保留了老王宫旧址。就在离使馆不远处,一片黄沙地上种满椰枣树的地方,我们找到了第一代君主住过的老王宫。土黄色的老王宫,虽经百年风吹日晒,保存尚称完好。城墙和屋舍用干打垒的泥块砌成,房屋不大,几层台阶,室内修了很大的火炉,烧咖啡用铜制大罐子,当年主人和客人席地而坐。煮咖啡招待客人是游牧部落人的习俗。入口处上方有沙特王国的标志,两把交叉的宝剑,上面是椰枣树。后来,利雅得在市中心建造了新的“老王宫”,以博物馆的方式,告诉后代不要忘记开疆拓土的先辈。走在新建“老王宫”的广场上,熙熙攘攘的沙特人,身着大白袍子,从你身边走过,好像在追忆往日的峥嵘岁月。

荒漠中寻找油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沙特阿拉伯是贫瘠落后的“沙漠王国”,覆盖国土面积四分之一的是黄沙,沙漠地带和大片干旱地上寸草不生,水源匮乏,部落民族不停地在沙漠上迁徙,居无定所。经过半个多世纪,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要归功于开国元勋萨乌德·阿齐兹国王制定的“寻找石油、开发油田”的决策。

在沙特,流传这样的传说:大沙漠一望无垠,牧民靠骆驼奶和椰枣艰难度日。一天,一个牧民走进一块绿洲,见到一个老妪坐在树下。牧民上前述说生活之苦,老天爷怎么那么不公道,给我们的都是不毛之地。老妪听罢,站起身来,没有说话,用手指向东方,又指向地下。牧民不解,问:您什么意思?老妪还是没说话,回到树旁坐下。牧民牵着骆驼走了。若干年后,沙特在东部地区地下发现油田。人们想起这个传说,想起了“指点江山”的老妪。

上世纪二十年代,阿拉伯半岛北部的伊拉克和东部的巴林先后发现石油。老国王请来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勘探人员,在东部沙漠寻找石油。工程师看到这里的地质结构,特别是达曼山的石灰石轮廓,同巴林极为相似,认为有开采价值。1933年到1937年,工程技术人员冒风沙酷暑,在大面积盐碱滩上竖起钻探井架,无数试验无果而终。旧金山总部传来指示,撤回人员!工程师说,让我们再试试吧,到了1938年3月,第七号油井钻探到离地面1599米处的时候,黑色油桨喷薄而出。沙特人回忆当时的情景,兴奋极了,说:就在这一时刻,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当地时间2016年1月20日,沙特利雅得,延布阿美中石化炼油有限公司(YASREF)举行落成典礼。沙特国王萨勒曼(Salman bin Abdulaziz)出席。

如今,沙特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四分之一。说来有意思,沙特的鲁布哈里大沙漠在阿拉伯文里是“空旷的四分之一”的意思,占据国土面积四分之一的荒漠,今天成了宝地。

我们来到东部达曼参观阿美石油公司,这里有“不夜城”的美称。方圆数公里内,钻井架多不胜数,如同森林一般,钻探机不停上下转动,输油管道密密麻麻,巨大的储油罐气派非凡。炼油厂区上方的烟囱,燃烧着废气点燃的“天灯”,把天空都照亮了。炼油车间全电脑制动,车间内看不到工人,工程师们坐在中央控制室的电脑前工作。我国石油代表团来到这里参观,赞叹沙特石油开采和冶炼的技术先进,走在世界前列。代表团负责人说,我们来晚了!

在达曼郊区的阿美石油公司博物馆,负责人告诉我们地下石油的形成:在远古地质时代,海洋生物沉到海底,岩层断裂处释放的地热和压力,生成碳氢化合物。亿万年地质结构的变迁,原来的海底升为地面,在地表下生成了石油。具有商业价值的石油层多半在地面下500到700公里处。沙特的油矿具有离地表近开采成本低和含硫量低的特质。我们在也门的高山上看到贝壳带和古代化石,沙特朋友送给我们古代树木化石,看来东非大裂谷和阿拉伯半岛的形成的理论是有根据的。东北非和西亚地区,有丰富的地下石油资源: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东非的苏丹,西亚的沙特、伊朗、伊拉克、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都有石油资源。

我们应邀到石油城“特区”做客,见到了在沙特工作多年的华裔工程师。上世纪四十年代,沙特老王为了留住欧美石油工程师长期在沙特工作,开辟特区,特区内不实施伊斯兰教规,生活习俗、饮食、穿着、娱乐等方面不做限制。不少华裔工程师(台胞)在这儿安家了,见到我们非常高兴,问长问短,问国内的变化,问香港回归,对乡土的眷恋溢于言表,让人感动。

神秘的远古遗迹

沙特幅员辽阔,沙漠地带荒无人烟,西南部高原地势险要,坐落在漫长的东西海岸线上的滨海城市吉达(西部),达曼(东部),另有一番风景。在拜会各地省长(都是王室大亲王)的旅程中,大致领略到沙特的自然风光。印象深刻的有阿希尔的群山峻岭,高山脚下,狂风暴雨把山体刻出道道沟痕,景色凄凉而粗犷。有“红海的新娘”之称的吉达,金色海滩连接一望无际的大海,弯曲的滨海大道上,棕榈林中,有阿拉伯文化色彩的雕塑。西北要塞塔布克有3500年的历史,据说最早的居民是诺亚的后代。令人惊喜的是,塔布克不仅种植小麦,还有现代化的大棚种植郁金香和玫瑰。圣诞节时沙特向欧洲出口玫瑰花!

使团朋友介绍,沙特有岩石画,可以去看一看。我们选择离使馆最近的一处,离利雅得约110公里,在利雅得-麦加公路上。倒是不算难找,可是岩石很高,要爬上去,上面有个平台,可以站人。大家兴致很高,上头拉,下面推,总算都爬上去了。一块发亮的黑色岩石上,密密麻麻地雕刻了不少东西,有野兽,家畜,打猎用的武器,最早的文字雏形,还有当时人的生活细节,崇拜物,等等。据说利雅得附近的岩石画年代比较近,约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其他地方发现的多属于新石器时代和公元前二、三千年之前。

有历史记载的最大岩石画在纳福德省的矩巴。据说,英国大诗人拜伦的孙女布兰特夫人,于1879年和丈夫一道来阿拉伯半岛买马,途中看见路边的岩石画。她在回忆录中写道:“矩巴真是世界奇迹,在我看来,是世界美景之一”。而舒威玛地区的岩石画,则是迄今发现的最为丰富,最集中的一处。满山的岩石群,刻有狮子,猎狗,羚羊,骆驼,鸵鸟,家畜,当然也有人的形象,或在打猎,或在耕作。狮子岩石画最为有名,形象逼真,线条清晰,从头到脚,足有两米长,狮子身后站着猎人。岩石画上有一种动物,头尖,脖子很长,身躯高大,是什么动物,难以辨认。

沙特的岩石画,可以说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礼物,既是地理,又是历史,以岩画的形式验证了地球的变迁和从古到今人类在各个时期的生活写照。有岩画的地方,必然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沙特发现的壁画,多在低洼地带,专家分析,这里过去是大湖的湖底,或沙漠绿洲,位于往日贸易通道上。到了沙特,才知道这里是世界四大岩画之乡(还有南非,澳大利亚,印度)之一。

1997年8月,我们离开阿拉伯半岛卸任回国。十一年的所见所闻,充满令人惊奇而有趣的见闻,让人终生难忘。阿拉伯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