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为什么担心往往成真?

网上盛传“担心是一种赌咒,越怕什么就越会来什么”,这多少有点佛家“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意思。佛家遵循“不敢说,不妄语”是对存在的敬畏,而“担心是一种赌咒”,这句话本身就类似于一种咒语——你不把这句话当真,担心就不是问题;但如果你把这句话当真,控制不了对自己和亲人的担心,那么也许真会给某人带来麻烦。

为什么担心会成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往往因为有什么事情可能要来,所以才会害怕;而正因为害怕,所以对这件事就格外敏感,产生更多的关注,事物的信息就被无意识地强化了。强化、重复、赘述的信息会产生一种催眠效应,让自己受困于其中,出现一种应验的、难逃宿命的感觉。也许正是这种应验的感受引发人行为、情绪的非常态,结果让担心的事情成真。但我们往往会忽略掉,并非所有的担心在被敏感、强化和赘述后就一定成真。

怎样看待“担心即诅咒”?

混沌学里的蝴蝶效应与自组理论也许是对“担心即赌咒”的最好解释。混沌学提到一个重复的“扰动子”会自组出一种结构,而咒语就很像是一种初始状态下的扰动子。“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和“吸引力法则”都是同样道理,它们都认为人坚定的信念能成为一种有效扰动,使空间、时间、生命产生一种自组结构。

心理学一般习惯把不确定的东西用确定的方式来解释,这种解释只代表一种可能,但事物常常是复杂、多向的,所以很难一言而概之,我们只能尝试去解释其中的某些可能性。心理学强调人活在一种关系中。以亲子关系为例,父母的担心率先伤害的并不是孩子,很可能是自己。因为孩子相应的不良信息被父母在内心放大,出现一些哪怕是细微的不理性、不合理行为,慢慢就改变了亲子关系,最终担心变成现实,伤害到一家人。如果父母把对孩子的担心看成是自己应尽的教育责任,不较真,不赘述,只是去处理解决,那么问题就不会太大。

哪些担心真的需要?

担心要分几种:一种是理性的担心,多半是常识构成。比如夜间开车、走高速,或者山区行车引起亲友的担心,多半与诅咒应验无关;一种是亲友之间的关心,比如少熬夜,工作不要太拼命,表达的是一种关怀,也与诅咒无关。只有那种突如其来的、没有什么原由的担心,驱之不去,重复再现,那最好注意了!因为人类身体对信息的感受远比大脑知觉敏感得多,预感、直觉是身体的语言,这些语言大脑难以理解。比如突然地想做一件事,爱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受到一些不明就里的阻碍,那么最好停下,搁置一段时间,或者干脆放弃。

心理学认为,担心来源于自我内在的纠结,比如反向作用——无意识地期待某人丧生,却表现出对那人健康的过度关心;比如预演或者预先处理——无意识地感觉到自己失去什么会受不了,于是就在担心中反复体验这种丧失的情绪,使身体产生一种耐受能力,当真正失去时才感觉自己不仅能活下来,还能活得好。

有些担心也能产生好效果

在有关担心的表达中,用祝福代替担心的确是一种更好的言语方式。比如“祝你平安”与“小心驾驶”说的是同一件事,但又多少有些不同。“祝你平安”是把担心转为一种祈祷,为他人送上祝福。而“小心驾驶”则有所指,预设了驾驶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常会“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东方智慧中讲究“妄语伤身”,所以人不能把事情说得太明白,很多东西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美国近二十年的科幻与灾难大片则一直在叫“狼来了”,仿佛世界末日已经迫近眉睫。“狼”是否真的会来,没人知道。不过,科学家们似乎深陷这样的咒语之中,人类更加急切地迈入太空,寻找地球毁灭后可能生存的栖身地,比如升高火星地面温度,增加火星大气中氧含量以助人类生存等项目。而这些担心并非毫无好处,毕竟人类因此开始致力于国家间的联合,减缓大气变化与地球资源消耗,推行低碳、节能、绿色的生活,期望延缓地球崩溃的最终期限。所以“担心即赌咒”在某种意义上也许不全是坏的结果,而是美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