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辆大巴车组成的车队,送近四千名应届高三毕业生前往六安市参与高考
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本年毕业生约13000人,其间8000多人是慕名而来的复读生。
已接连4年本科上线率超80%
数百盏孔明灯慢慢升空,像是满天繁星,给眼前的黑夜带来光亮,远处就是巍巍的大别山。安徽毛坦厂中学的东门处,黑漆漆一片,站满了行将参与高考的学生和陪考的家长,他们仰望着天空中的孔明灯,默默地祈福。其间两名身穿校服的高三女生,更是从百级台阶下拾级而上,一步一磕头,磕头祈福。每年的6月4日晚,坐落大别山脚下的毛坦厂中学都会演出这样的一幕,本年依然如此。明日,毛坦厂中学的13000名学生将走进高考考场,再续“神话”。
这所建在安徽六安小城镇上的中学,每年上万毕业生,高考本科上线率竟接连4年到达80%以上,就其高升学率来说,确实是一个神话,但一起也有人称之为“阴间”、“集中营”、“高考工厂”。
本年高考前夕,本报记者走进了这所“神”一般的或许“魔”一般的学校,企图了解这“神魔”背面又是怎样的一所学校。
送考前夕,放飞许愿灯
昨日早上,32辆大巴车组成的车队,从毛坦厂中学的北门一向排到了东门,近四千名应届高三毕业生将前往六安市参与全国高考。前来送别的家长和下午才动身的高三学生,将北门挤得风雨不透。学校播送不断播放着勉励的歌曲,间或响起“咱们一定能成功”的标语。
8点18分,校门邻近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两辆警车的引导下,车队慢慢发动,驶出北门,穿过一条条印着“考过高富帅,打败富二代”、“书山翰林过千嶂,高考圣地竞风流”等勉励标语的赤色横幅,向着六安市的方向开去。
“本年规划小了,低沉了,不再一致送考复读班和非本地生源的考生。”一位送别的家长回想说,上一年的6月5日,学校组织了70多辆大巴车送考,全镇的人简直都赶来为考生送别,连国外媒体都来采访,影响太大了。
本年“低沉”的应考部队里,来自金寨的高三学生李华春隔着车窗,向送别的人群做出一个“V”字手势。此前一天的晚上9点,李华春和两名同学在校外一块平地上放“孔明灯”。两名同学将赤色的“孔明灯”悄悄打开,李华春用笔在上面刷刷刷地写上几个字:蟾宫折桂。他当心地址燃灯芯,纸壁逐步兴起。六只手一起松开,“孔明灯”悠悠地升空而去,和天上现已放飞的成千上百只孔明灯交会在一起。
在这块篮球场巨细的平地上,一盏盏的“孔明灯”腾空而起。一位毛坦厂镇的居民说,每年的这两天,高三的学生和家长们都要放许愿灯,就像过节相同。
与世隔绝,近半无手机
带着曩昔三年的支付,这批高三考生现已声势赫赫地赶赴考场。眼看曩昔的三年,行将成为回想,而这回想又是怎样的内容呢?
作为学妹,高二(20)班学生张莉的今日,就是那些赴考学生的昨日。
昨日中午12点左右,张莉运用吃饭时刻,仓促跑到东门外的一家便利店,取回充满电的手机电池,然后将另一块没电的电池安在充电器上。每充一次电,张莉要交给店东1元钱。
“没有办法,宿舍里没有电源插座,教室里只要讲台上有一个,教师还不让学生用来给手机充电,一旦发现就没收,因而只能跑到外面充电。”张莉说,学校虽然没有制止运用手机,但教室和宿舍里都不能充电,所以许多住在学校宿舍的同学,爽性都不用手机。“暑假后,我也不想带手机了,校门外有许多公用电话亭,有事和家里联络能够去那里。”
学校周边的租借房内,陪读家长在变卖杂物,预备回家
张莉通知记者,班里具有手机的同学还不到一半,更不会有同学运用Ipad之类的电子产品,“有个 MP3听听音乐就十分不错了”。
张莉来自合肥,初中也是在合肥读的。“那时候真是夸姣,放学回家后,做完作业,就能够看电视上网,现在彻底不可能。逛街?就这巴掌大的当地,10分钟就能走个来回,有啥好逛的?还不如在学校里逛逛。”
用“与世隔绝”来描绘这所大别山中的学校,并不为过。除了地处城镇、交通不便外,整个学校也被围墙围住,部分墙上乃至还能见到铁丝网。学校表里、全镇上下也没有一家网吧。
在李华春从前住过的宿舍里,记者看到,仅有带电的就是白炽灯。关于李华春和室友来说,他们无法决议它的亮起和平息,满是宿舍办理员在值班室控制。
复读膏火,与成果挂钩
高三(90)班的学生陈浩带着记者观赏他们的教室。虽然比一般的教室大了近一倍,但安放了172张课桌,仍是显得十分拥堵。陈浩说,假如前几天来,每张课桌上还堆着一两尺高的讲义和试卷,“垂头做题,脑袋都会淹没在书本里”。
和应届班的李华春不同,陈浩是一名复读生。2013年的高考,陈浩的分数刚刚跳过三本线,不管自己仍是爸爸妈妈都不满足,所以决然挑选了复读。由于公办学校不允许接收复读生,因而陈浩地点的复读班,在行政上隶属于金安中学,金安中学则是由毛坦厂中学部分教师出资兴办的民办学校。师生们所讲的“毛中”,其实包含毛坦厂中学和金安中学。“除了两个门上的校名不同,还有毕业证不相同,其他没有任何不同,校区、教师、教室、餐厅,都是同享的。”陈浩依然将自己视为“毛中学生”,“毕业证上盖哪个学校的章,这无所谓,由于我是为了考大学才来的。”
由此可见,金安中学仅仅是“毛中”为躲避方针约束、接收复读生而建立的。包含金安中学在内的毛坦厂中学,2014年的毕业生共有约13000人,分为99个班,其间8000多人和陈浩相同都是复读生。
由于不是义务教育,毛中的学生,不管应届仍是复读都需求交纳膏火。据记者了解,应届生膏火每个学期1500-2000元; 复读生的膏火则根据高考成果而定。“成果考得好的,能够免费;过二本线的,每个学期4500元;过三本线的,每个学期5000元;分数再低些,膏火可能还会更高。”
题海战术,月月排名
“在毛中复读一年,高考分数能够前进100-150分。”这是记者从不少家长和复读生们口中听到的同一句话。
毛坦厂中学,是为协助学生敷衍高考而存在。这一点,在整个毛坦厂镇,无人置疑。
可是,毛中又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面临记者的这一发问,陈浩略加思索后回答说,“我觉得是题海和一种精力吧。”在进入毛中复读之前,陈浩在六安市二中读书,因而对在两所中学的高三学习有着自己的领会。
“进了高三,天天都是做题,就像教师说的那样,只要经过突变,才干引发突变。”陈浩说,在毛中的高一高二,每个月都会考试一次,这在他的前一所中学里是没有的; 毛中的高三,则还要进行“周周考”,这更是其他学校没有的。
每周一套语文模仿试卷,两三套数学试卷,两套英语试卷,以及两套理科归纳试卷,这是陈浩对“题海”量的描绘。
在陈浩地点班级的教育楼入口处,张贴着“高三月考光荣榜”,列出了在各月考试中的“优胜班级”和“前进班级”。陈浩说,自己的最终一次月考,在全校排在4000多名,算是中上吧。
在网络上,毛中的学生多被称为“高考工厂”出产出来的“考试机器”。对此,陈浩显得有些嗤之以鼻,“我要敷衍高考,只能这样。要说错,也不是应试教育的错,社会给咱们的答卷就是这样的。假如进不了大学,我一个高中生出去打工,说什么归纳本质呢?”
校外烧香,校内勉励
除了题海,记者还发现,这儿香火很旺。
在毛中北门东边100米处,围墙内长着一棵数百年的槐树,枝繁叶茂。围墙内,行将离校的学生,拉着爸爸妈妈在树下合影。围墙外,树下的香灰已堆积半米高。从北门沿着围墙到这棵槐树下,一溜儿满是卖香的货摊。
这棵槐树被视为毛中的“神树”。在离校的前夜,前来树下烧香跪拜的高三学生和家长川流不息。接近午夜时分,乃至还排起了长队。许多人都在说,跪拜“神树”后必定高中;拜的人多了,中的人也多了,所以拜的人更多了。关于家长和学生们的这一做法,校方既无拥护,但也没有对立。有教师说,求个心安,也没有什么害处。
前来百年槐树下烧香祈福的高三学生和家长川流不息
与这种带着迷信颜色的跪拜相对应,学校则更多地强化“正能量”,不放过任何鼓舞学生成功的时机。黄昏,走在毛中宽广整齐的学校里,各种勉励标语随处可见;学校播送里更是播放着各种勉励歌曲,《芳华无悔》、《逾越极限》、《悍然不顾要成功》……除此之外,播音员还会讲一些勉励故事,或许心思引导的办法。
张莉和陈浩都通知记者,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会仅仅逼着咱们学习做题,学生不管成果好坏,常常会收到来自教师的鼓舞。“教师和咱们相同,都是早上6点半到教室,晚上还要到宿舍里巡视,十分辛苦,但教师一向在鼓励咱们。咱们信任度过这段时刻,考上大学悉数会更夸姣。”
(本版文章学生和家长均为化名)
毛坦厂镇:禁悉数文娱工业,不让学生分神
被围墙围住的毛坦厂中学可谓公园,一进入学校,视界登时开阔,大片的草坪,连着后山的树林,环境绝不亚于一所大学。但和宽广整齐的毛中比较,毛坦厂镇的大街显得狭小逼仄多了。
毛坦厂镇的城区面积只要3.5平方公里,当地户籍居民只要5000多人,每年前来陪读的家长却多达七八千人。再加上学校内的2万多名师生,外来人口远远超过了本地人的数量。
在毛坦厂镇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状元文具店”、“学子店”、“学府街”等等和学校有关的字眼。可是,在这座小镇上却见不到一家网吧、游戏厅、咖啡馆或许KTV。为了学校,镇政府制止悉数会让学生“分神”的工业。
间隔校门较远的当地,则是鳞次栉比的租借房。这些租借房,大多仅仅用隔板将大房间分隔成较小的房间,面积从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不等,租金价格从每学期3000多元到8000多元。
房东张喜东通知记者,他自己住在更靠里的两层楼房里,临街建起的三层楼,总共五套一室一厅的房子,悉数租借给了陪读的家长,“由于是套间,条件好许多,每套房间每学期七八千元,也不算最贵的。”
家长陪读,是毛坦厂中学的一大特征。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自省内的其他城市,但学校无法供给满足的宿舍,复读的男生只能在校外租住,女生则住在校内宿舍。
来自舒城县的刘梅女士,自从儿子进入高三之后,就抛弃了门店生意来到毛坦厂镇,在间隔学校北门400多米的当地,她租下一间4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每个学期4500元。“这儿日子本钱太高了,舒城卖八九毛的青菜,这儿要两块多。”刘梅租住的当地,并没有专用的厨房,家长们烧菜煮饭,只能在天井里摆煤气炉子。
张喜东说,的确有家长诉苦房租越来越贵,可是本地人也为学校做出了献身,“什么文娱都不让搞,略微有点噪音、有点污染的项目也不上,全镇的人都在为学校供给效劳。”
谁来解“高考工厂”的无法?
跟着32辆大巴车鱼贯而出,毛中的学校逐步康复了安静。高二的教育楼里,传来教师们在扩音器里讲课的声响,此伏彼起。下一年的今日,又将有10000多名考生,脱离这座“高考工厂”。
学生跪拜雕像,家长祭拜“神树”,对此,我曾一笑置之。但在采访过很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后,我却笑不出来。我更愿抱着好心的心态,对那些家长和学生表明了解。假如学生是“考试机器”,是谁让他们成为机器的?假如说家长们迷信,又是谁让他们跪下双膝?
是毛中的校长和教师吗?我不会信任,由于教师、学生和家长,做着相同的工作,有着相同的方针。只不过,他们将应试的教育,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极致程度。至少,在采访中,没有一名学生通知过我,他是被教师或许家长这样逼迫学习的。
是的,不管学生、家长仍是教师,都是自愿承受这种应试教育,但这仅仅表象。相同是表象的,是毛中的半军事化办理,被认为是变形教育、阴间、集中营等等。在这些表象的背面,是那根高考指挥棒。在这根高考指挥棒之下,跪着的双膝,以及扩音器里口干舌燥的声响,其实承载着多少的无法啊。
虽然存在不一定就是合理,但不问缘由地妄加批评,更不可取。假如咱们简略地批评毛中是“考试工厂”,就无异于泥塑的菩萨,在庙堂之上,挥舞着本质教育的大棒,却不知道人世冷暖。在京广沪这样的大城市里,高考或许现已成为“立交桥”,但在安徽、河南等内地省份,高考依然是一座迈向人生对岸的独木桥。假如有一天,高考不再是农村孩子改动人生的仅有途径,今日的毛坦厂中学,才会成为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