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当年的一句许诺,赵丹枝苦苦等候初恋情人60年,她终身不嫁,只为信守开端的那个许诺。在采访中,赵丹枝白叟不只一次的表明她不懊悔,如此情深感人至深。
赵丹枝
18岁那年
她先爱上他
现在赵丹枝住在桃源大街桃源社区春晓小区3栋一栋寒酸的居民楼里,50多平方米的小屋子空空荡荡,摆着几件老式家具。
1934年,赵丹枝出生在辽宁省旅顺市某县,很小便失掉爸爸妈妈双亲,和舅舅在沈阳日子。赵丹枝说:“毕竟是仰人鼻息,没读过书,住在舅舅家就像保姆相同照料他们,心里巴望温暖。”
赵丹枝知道吴同远的时分才18岁,她说:“舅舅家条件好,常常在家里请客,吴同远就是舅舅的客人。”赵丹枝依稀记住,舅舅介绍吴同远是沈阳农学院的大学生。一说到吴同远,赵丹枝的眼睛亮了,尽管有些事她记不清了,但吴同远的姿态她一向没忘。她说:“他总穿戴青色中山装,戴个帽子,他是南方人,个子不高,像个学生。”很快,赵丹枝爱上了吴同远,开端吴同远认为赵丹枝是这家的保姆。赵丹枝供认,是自己先爱上吴同远的,就是自己先动心了才如此痴情。
一次别离
他对她许下许诺
经舅舅介绍,赵丹枝和吴同远开端爱情。赵丹枝通知记者,吴同远带她去书店、去看电影,给她买冰淇淋,都是从来没有过的快乐事。他还教她识字,她由于学不会,所以不太情愿学。在赵丹枝的回想里,她常常帮吴同远洗衣服拾掇房间,而吴同远歇息时会到家里吃饭。两人就这样相处了一年多,而在赵丹枝的记忆里这是最甜美的爱情。
1954年,吴同远和同校一批学生要去上海学习两年。赵丹枝记住,在分隔前那段时刻,吴同远对她非常好,说了许多甜言蜜语。“我一向记住上火车前他说‘别嫁给他人,两年后我回来娶你’。”赵丹枝说。
这就是吴同远对赵丹枝说的最终一句话,在赵丹枝心里就是一种许诺。这一句许诺让她整整等了60年。
回绝相亲
此生就等他一人
在接下来等候吴同远回来的两年中,赵丹枝跟从舅舅搬到了长春。舅舅家经济条件日薄西山,赵丹枝不得不出去做保姆贴补家用。赵丹枝说:“他给我写信,我就找人代写回信,坚持了一年多,后来就中断了。”
两年后,赵丹枝曾去沈阳找过吴同远,发现他底子没回来。吴同远的同学通知她,吴同远在上海和一个女性成婚了。
赵丹枝一向得不到吴同远的音讯,执着地等,对一切相亲目标一概不见。1978年,舅舅逝世,赵丹枝脱离舅舅家,做保姆为生。1982年,赵丹枝的舅妈逝世后,他们的子女找到赵丹枝并通知她,他们的爸爸说过假如赵丹枝毕生不嫁,就将桃源路的房子给她,怕她老无所依。
80岁的她
期望此生再会他一次
这年赵丹枝现已48岁了,在绵长的等候中,赵丹枝没有吴同远的任何信息,但她仍旧不死心。在赵丹枝的认知里,像吴同远这样有文化的人是不会做出不守许诺的事,直到现在她仍深信一点,吴同远还活着,吴同远有难处。
问起赵丹枝是否忧虑一个人孤单终老,赵丹枝说,即便找了他人,也无法替代吴同远的方位。桃源社区工作人员王玉红说:“赵丹枝做保姆一向做到60多岁,现在享用低保,现在钱并不是最大的问题,咱们忧虑她无儿无女,一旦有病或有事,没人照料她。”
一个人,一段情,为了一句许诺,苦守至今。假如吴同远白叟能看到这则音讯,请联络赵丹枝老太。苦守终身,她只为再会你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