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图

  高调表达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了,至今咱们还记得在上一年的光棍节,一个大学生拿着16万字的情书去表达,成果遭受了回绝。这仅仅其间的一同事例,在这一年里,也发生了非常多相似喊楼,点蜡烛等等一些各种被人们以为是高调的表达工作,成果好像都不是那么的完美。

  咱们常常都能看到有网友或用蜡烛摆出“爱”字造型,或是邀世人在心仪女生楼下高呼“我喜爱你”的故事。不少网友以为,这些所谓的“高调表达”,其实是一种天真行为,很简单让表达目标非常尴尬。昨日,本报联合大渝网对女人网友进行了查询,成果显现,六成女人都以为遭受“高调表达”会无法承受。

  “喊楼”示爱画蛇添足

  到30日晚上8点,共有1945名女人网友参加了查询,参加查询的网友72.08%年龄在20~30岁,30岁以上的网友占18%,20岁以下年龄段网友占9.92%。参加查询的女网友中,有59.69%的人不承受男生高调表达的方法,仅40.31%的人表明附和。

  正在西南石油大学读大三的梁同学通知记者,她从前遭受过“喊楼”示爱。“之前,那个男生每天都给我送早餐,来讨我欢心。”梁同学说,有一天晚上,那个男生居然邀约了一大群人集结在她的睡房楼下,边弹吉他,边用“喊楼”的方法表达。

  一时刻,整栋宿舍都欢腾了起来,不少女生都跑过来凑热闹。“其时,我很不好意思,从脸红到了耳根。”梁同学吐苦水说,正本她被那个男生平常的小温顺感动了,可是如此高调的表达方法让她很是吃不消。为了不让他人议论纷纷,只能回绝了那个男生。

  视频表达遭受冷门

  那么,经历过高调表达后,两人的爱情会怎样开展呢?有48.87%的网友表明:“不喜爱男孩太虚浮,平平淡淡才是真。”有29.49%的网友坦言,由于遭到他人的注重太多,影响到了正常的日子。也有21.64%的网友表明,高调表达其实是夸姣爱情的初步。

  24岁的韩小姐在读大学时,也堕入过“求爱门”工作。韩小姐通知记者,从前和她同班的一个男生为了获取她的芳心,制作了一个浪漫的求爱视频,还发到了优酷网上,“爱情正本是私密的工作,他这样一弄,真是路人皆知,并且那段时刻,我还在预备考试。”韩小姐说,遭受视频表达后,让她无法安心备考,“我自身就比较低沉,也不喜爱这个男生,所以我没有承受他的爱”。

  揭露送花压力倍增

  揭露表达是否会对表达目标形成心理压力?对此,有50.46%的网友表明附和,有13.43%的网友持对立定见,还有36.11%的网友称,压力是有,仅仅巨细程度不同。

  郭小姐在渝北区某通讯公司当业务经理,她通知记者,上一年,她和自己的男友在爱情上呈现了裂缝。就在这时,身边的一位寻求者,持之以恒地给她送花表达,“一连送了好几次,都是送到我办公室的”。

  起先,郭小姐并没有介意,并且也仍是很友爱地对待那位寻求者,“男人都是好体面的,我也没有当面回绝他”。可是后来,郭小姐身边居然飞出许多蜚短流长,这时,无法之下,郭小姐只能含蓄得回绝了这份爱,“我以为求爱仍是私密一点比较好,否则很简单影响到对方的工作和日子”。

  网友声响

  爱情需求呵护而不是夸耀

  在查询中,29.31%的网友以为,瓜熟蒂落型的表达方法更能抓获芳心,也有34%的网友表明,两人面临面的表达比较靠谱,有15.62%的网友挑选高调表达的方法。而关于传统的手写情书型表达方法也有12.52%的网友表明拥护,还有8.55%挑选其他表达方法。

  90后女生任玲玉以为,“非颤动不行”的表达方法仅仅一时的绚烂,可是真实的爱情需求暴风骤雨的呵护,“高调表达难免会让人感觉有夸耀和炒作的嫌疑”。

  “私底下表达,其实也能够浪漫。”80后王小草表明,假如女生对那个男生有感觉,不管什么表达方法,她都会承受,“可是假如没有感觉,再怎样高调也没用”。

  而作为男同胞的谭程程则表明,喜爱一个女生就是要斗胆地说出来,“其实高调表达也是很需求勇气的”。

  情书式表达其实最保险

  高调表达应该怎样来看待呢?昨日,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教授周小燕表明,新时代的女人现已变得益发的知性了,对琼瑶式的爱情大多不太认同,所以现在所谓的夸大、夸耀的表达方法常常会遭受冷门。

  “表达其实仅仅爱情马拉松的第一步。”周教授以为,女人往往会沉着地对待,一段无法猜测结局的爱情。为了确保不搅扰到未来的爱情之路,她们会挑选将阶段性的爱情加密,“相反,求婚的时分,男性其实能够选用高调的方法,这样会让女人有种被注重的感觉”。

  此外,周教授还主张,男性在表达时应多选用结壮、低沉和真挚的方法,不要由于寻求浮华而给对方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而,周教授给我们引荐古典情书式的表达方法,“由于手写情书会显得更稳重,一起也会给女人留下一个回味和留念的价值”。

  高调表达并不是值得夸耀的工作,爱情是日子的一部分,而不是一时的感动,只要在日常日子中体贴入微的照料,那么信任就算不表达,你们也会很天然在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