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鼓浪屿
鼓浪屿的全名叫做”厦门市鼓浪屿风光名胜区“。鼓浪屿的地理位置坐落福建省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两地之间的交通方法为渡轮。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因为前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修建物在此地被无缺地聚集、保存,有“万国修建饱览”之称。
碧海环抱中的鼓浪屿,面积1.87平方公里,岛上海礁嶙峋,岸线迤逦,山峦叠翠,峰岩跌宕,大自然巧夺天工造就了鼓浪屿明媚隽永的海岛风光,首要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均为厦门名景。鼓浪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分,四季温文,岛上90多科4000余种植物终年生气勃勃。鼓浪屿周边海域为厦门港首要部分,与金门列岛隔海相望。从19世纪中叶起,伴随着基督教的传达,西方音乐开端涌进鼓浪屿,与鼓浪屿高雅的人居环境相交融,造就了鼓浪屿今天的音乐传统,2002年鼓浪屿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 “音乐之岛”。 鼓浪屿名人史迹很多。这儿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保存最为无缺的区域之一,岛上大批宝贵的摩崖石刻,虽历经常年风雨洗礼,仍旧保存无缺。鼓浪屿也以其亭亭玉立的自然风光和沉淀深沉的文化底蕴,成为国家重点风光名胜区、全国35个主力风光区之一,在福建省居十佳风光区之首。
日光岩
日光岩
日光岩日光岩又叫晃岩,为鼓浪屿最高点,顶端海拔96米。山上巨石嵯峨,叠成洞壑。树木葱郁,亭台映衬。拾级而登,先至莲花庵,“一片瓦”巨石嵌空,构成殿堂,庵旁巨石镌刻“鼓浪洞天”、“鹭江榜首”;庵后有“鹭江龙窟”、“古消暑洞”诸胜,中心即郑成功龙头山寨和水操台遗址,有蔡廷锴、蔡元培赞郑题咏。登临绝顶,山海奇迹,风光无限,厦门、鼓浪屿、大担、二担诸岛尽收眼底。
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在日光岩南麓海边。台湾巨贾林尔嘉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携眷内渡,居住鼓浪屿,1913年始建此园,以寄予对台北板桥故园的思念,并以其号“叔臧”谐音为园名。园主铜像,现耸峙园中。全园借山藏海,巧为布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令人恋恋不舍。有壬秋阁、四十四桥、叠石、假山、谈瀛轩、顽石山房诸景,为厦门名园之最。左边港仔后海边浴场,沙清水净,可容数千人游水。邻近有延平公园,为留念郑成功而建,其中有指净泉,俗称“国姓井”,相传是郑氏屯军时开设的水井。
皓月圆
皓月园
皓月园坐落鼓浪屿东部的覆鼎岩海边,占地3万平方米,沿鹭江之滨铺开,这是以海边沙滩、岩石、绿树、亭阁展布的庭园。始建于1985年,园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诗句取名"皓月园"。园内有长13.7米、高4.7米、耗铜18吨的一座郑成功及其部将巨型铜雕像。这座巨型铜雕,除郑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将陈泽、陈广、陈永华、杨朝栋比实在体量略大外,其他各路戎马都朝两边延伸,图幅广大,颇有目共睹。园内更杰出的是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郑成功巨型花岗岩雕像,这个巨像于1985年8月27日完工,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而成,非常威武。
鼓浪洞天
鼓浪洞天
日光岩胜景闻名四方,古往今来,一向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他们沉醉于这天风海涛中,吟诗作赋,留下不少宝贵的手迹。走过日光岩寺山门,昂首能够仰望到一个巨大的山崖。巨崖上的题刻——“鼓浪洞天”为日光岩仙界般的风光做了精彩的归纳,是明朝万历元年了一中所写的;“鹭江榜首”则点出日光岩是厦门榜首胜景,是清代道光元年林诚所书;“天风海涛”适可而止指出日光岩的特色,是民国四年许世英所写。
日光岩寺
日光岩寺
日光岩寺,俗称“一片瓦”,实践是一个天然石洞,以一巨石为顶,后依山形地形建起寺庙的,详细时刻是明朝正德年间万历十四年。有关日光岩称号的来历有两种传说:一是自然地理传说,因每天清晨,向阳从厦门五老峰后升起,日光岩最早淋浴在阳光中,故得名为日光岩,寺庙称日光岩寺;一是前史传说,当年郑成功来到晃岩(日光岩别号),见这儿的风光远胜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就成了日光岩。日光岩寺屡毁屡建,清同治年间,建圆明殿,祀弥勒,并在庙前建一八角亭,上挂“日光寺”匾。解放后,圆明殿改为念佛堂,大雄宝殿是1917年建的。改革开放后,执行宗教政策,日光岩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承受海内外十方信善的捐献,大兴土木,翻建了大雄宝殿,新建了山门、钟鼓楼。旅行渠道、法堂、僧舍、小卖部和膳堂,寺庙面目一新。日光岩寺是一座精巧小巧的寺庙,大雄宝殿、弥勒殿对合而设,是全国仅有。日光岩寺环境优美,历代高僧不断,闻名的弘一法师于1936年6月曾在此闭关8个月。
身为小资天堂的鼓浪屿,除了参观玩耍之外,岛上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例如张三疯奶茶,鼓浪屿馅饼,麻糍等都是值得品味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