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
震耳的鞭炮声,舞动的龙狮,红彤彤的灯笼,热腾腾的饺子……哪里有华夏子孙,哪里就有中国农历新年———春节的喜庆热闹。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新的开始,代表了新的憧憬。春节年年过,对于海外侨胞来说,不论是改革开放前就定居在国外的,还是乘着改革开放春风走出国门谋求发展的,舞龙舞狮、贴春联、吃年夜饭、看春晚等春节的“保留节目”固然都不可缺少,然而,传统中透着新气象,海外侨胞们庆祝春节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元素。这其中反映出的,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是海外侨胞地位的不断提高。
日益受重视的中国春节
春节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它已经成为华侨华人所在国文化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春节在美国日益受到重视。纽约2003年起将春节纳入公共假日,春节这一天人们享受的待遇和其他合法的公共假日一样,学校虽然不会停课,不过学生可以春节为由向学校请假。纽约市政府还允许在华人集中居住的曼哈顿中国城和法拉盛燃放鞭炮。加州2004年也宣布了中国农历新年日。每到中国农历新年,纽约标志性建筑帝国大厦1327只彩灯就会一改往日美国星条旗的颜色红、白、蓝,亮起华裔喜爱的红色和金色,表示对中国农历新年的祝贺。
每年腊月,从加拿大东部的多伦多到西部的温哥华,华裔社团与当地一些社区和管理机构联合举行贺岁活动。舞狮、秧歌、京剧、灯笼、剪纸、“中国结”等中华文化的“特产”,深深地吸引着其他族裔的居民。澳大利亚的商场里不时传来《茉莉花》的悠扬旋律,各地迎春庆典活动此起彼伏。德国刮起了“中国流行风”。首都柏林出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不仅印有中国文字的贺年片热卖,而且小学校的教科书上也出现了关于中国春节的内容。
在英国过春节,应了这么一句吉祥话:芝麻开花节节高。除了政要们向英国华人拜年、举行春节招待会以外,主流社会还积极参与庆祝活动。大英图书馆这一类世界级馆所和中小型博物馆以及剧院、基金会、大学乃至社区中心等都会举办中国春节文化介绍,中小学校还纷纷给孩子们讲授中国的春节习俗,教孩子学做红包、灯笼以及中国龙等。伦敦唐人街每年吸引600万游客,伦敦华埠商会主办的特拉法加广场春节庆典,已经成为伦敦的著名旅游品牌。
随着华侨华人在法国的影响日益增大,每逢春节来临,装饰着红灯笼的巴黎市政府广场便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众多巴黎市民聚集在这里观赏由法国华人侨团联合举办的春节彩装游行,巴黎市长还会为迎春狮子点睛。一时间锣鼓喧天,金龙上下翻飞,彩狮精神抖擞,平安腰鼓、京剧人物、龙舟报喜等精彩表演张扬着华夏文明。
柬埔寨现有华人70多万,欢度中国春节已成为柬埔寨的重大节日之一。尽管中国农历新年不是柬埔寨的法定节假日,但届时政府机关几乎不办公,学校也都停课放假。柬埔寨首都金边市签署政府通告,禁止在华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等爆炸物,禁止赌博和未经市府批准的游行活动,以确保华人安全快乐地欢度新春佳节。
传统节日过出新意
华人过春节,家家都要蒸年糕、贴春联、逛花市,除夕全家吃团圆饭。春节那一天,晚辈纷纷给长辈拜年祝贺,孩子们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侨胞都表示,庆祝春节的心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饭团聚、看春节晚会。生活在变,潮流在变,传统的节日总得过出点新意,忙碌一年的他们也希望趁着春节的喜庆心情度过一个不一样的传统节日。
有人召集起大家族或是亲朋好友一起二三十口人,组起一个旅游团,去外地度假,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年。也有人把春节当成放松心情的调节剂,在春节期间充分满足平时无暇顾及的爱好,过得既轻松又充实。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包饺子、吃年夜饭、舞狮舞龙之外,一些新潮的过年方式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网络的普及,使得网上过年渐成时尚。很多网站考虑到海外华人不能回国过年的实际,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网上过年活动。在德国居住多年的赵琴女士,已经连续好几年在网上“过春节”了。在网络上,赵女士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喜气洋洋的春联和年画,还能够“尝”到电子水饺、电子烤鸭等美味佳肴,参加网上逛庙会、网上包饺子、网上猜谜等活动。这让无法回国过年的赵女士在异国他乡过了一把春节瘾。
伴随着春节的逐渐国际化,一些地方已经允许华人在公开场合燃放鞭炮。不过,许多华人放鞭炮还是很不方便。旅居马来西亚的老华侨郑国泰先生并不为此发愁。他发现了一个别出心裁的网站,这家网站推出了网上“放鞭炮”项目,只要轻点鼠标,不仅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燃放鞭炮的情景,而且还可以听到各种鞭炮的响声,点不同的鞭炮可以收到不同的祝福。此外,还有别具一格的网上点灯笼,每点亮一个就会送出一句“吉利话”。这让郑先生乐此不疲。
对于多样化的过年方式,很多华人表示了支持。一位华人就在网上留言说,网上过年让他难忘。恍惚中,自己好像真的回到了单纯而快乐的少年时代,在雪地里和小朋友们一起放鞭炮、看焰火,毫无顾忌。
小礼物,大变化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在以前国内商品相对短缺的年代,国人对来自外国的各种商品甚是追捧。而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国内商品极为丰富,种类繁多,国外商品也能在国内买到,因此,挑什么礼物带回去成为困扰众多侨胞的“难题”。尤其是逢年过节,一张礼品清单往往令侨胞煞费苦心。
芬兰华人田莉回忆说:“要是10年前,在芬兰买什么带回国大家都稀罕。现在,国内发展太快了,国外有的中国几乎都有,国外没有的国内也有。”过去,田莉回国会带些生活必需品以及奶酪、巧克力和浆果甜酒等芬兰特产。如今,很多芬兰商品在国内都能买到,也不很贵,所以田莉挑选礼物不再容易。
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吴昊说:“国内现在什么都有,而且质量好,价格还便宜,所以从莫斯科回家基本上不带什么,带也是带的心意。而从国内回莫斯科时却是大包小包什么都带,带的是需求。”
每次回乡过春节,海外华侨华人都会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感到惊奇和骄傲。他们同时发现,亲朋好友对礼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自己精挑细选带回的礼物有时难免被小辈们认为“老土”和落伍。
旅居日本20多年的白女士最初回国时恨不得把日本的家电商场搬回家,电视机、电冰箱、吸尘器、电熨斗等都往国内带。那时每年回国,她自己坐飞机,礼物则船运;五六年前,白女士回国会带一些日本的文具和数码相机等;近两年,她担心再带数码产品等礼物别人会笑话她土气,所以改带高档化妆品和日本特有的保健品送给亲朋好友了。
在国外市场上的中国商品物美价廉,现在,国外销售的很多商品都是“中国制造”,华侨华人选择礼物时稍不留神就会遇到此类商品。打算从塞内加尔回国过年的曲科鹏本想给小侄女买玩具,结果到当地超市一看,许多儿童玩具都是“中国制造”,于是他放弃这一计划,改选当地特色礼物。
从稀罕到看不上,从普通到高档,从求实用到讲特色……华侨华人回乡选择礼物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从小礼物看大变化,中国的巨变让世人刮目相看,也令生活在海外的华夏儿女越发自豪。
春节文化走出华人圈
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春节。但在以往,节日的喜庆气氛往往仅属于华人圈,外国人只是看客,而现在,春节在许多外国人眼中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这个蕴含着丰富中国文化符号的传统节日,早已走出中国,走出华人圈,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喜爱和认同。
在欧洲,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玩起了“舞狮秀”;在北美洲,剪纸老虎出现在纽约时报广场巨型显示屏上;在亚洲,泰国国王的吉祥色粉色,也加入红色成为春节流行色……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用各具特色的庆祝方式,与当地华侨华人一起,共庆中国新春,尽享欢乐幸福。类似的喜气洋洋、其乐融融的情景不一而足,一些地方过春节的气氛甚至不亚于中国国内。这一幕幕,都刻上了春节国际化的印记。
据美国《侨报》报道,在洛杉矶这个以多元文化著称的地方,许多小学校社会学习课程,都按照课本的程序,教给孩子们中国春节的文化传统。一些华裔人口聚居的城市,还特别在学校举办“春节联欢会”,将中华传统文化带给各个族裔的孩子。
随着历史的发展,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人数也不断增加;随着他们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们也将中国春节带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圣马利诺华人协会表示,目前他们城市的华裔超过一半,因此,他们30多年以来一直在社区、学校举办春节联欢会。他们有财神拜年、舞狮贺岁等节目,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更加了解中华文化。美国加州的小学课本里,就有许多关于世界各国文化传统的章节,在提到中华文化的时候,最能够提起孩子们兴趣的就是春节。华裔家长刘先生表示,每每到春节来临的时候,中餐馆、华人商店比平时的客人更多了。洛杉矶地区许多华裔聚居地方的超级市场、大街上及居民的家中,红红火火的灯笼、春联与各种年货陆续上场。因此,他经常会利用这个时候到小学担任义工,通过春联、红包及年桔、饺子等等“色香味形”俱全的东西,将中华传统文化讲解给孩子们。
全球连线同庆新年到
春节还图个热闹,图个团圆,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因为身在异乡,往往更注重联络亲情、友情。
春节期间,华侨华人通常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美国纽约的唐人街会燃放鞭炮,进行舞狮表演;法国巴黎每年都会有“春节华人嘉年华”,花灯彩车巡游、舞龙舞狮、杂技等应有尽有;加拿大温哥华有各种侨团的春节宴会,联络友谊,敦亲睦邻。
有中国使领馆的地方,中国外交官和当地的政府官员会被一同邀去参加各种庆祝活动。来自祖国的乡情问候,更是给春节平添了几分暖意。中国驻各国大使馆举行的春节招待会上,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你去看春晚吗?”在美国洛杉矶,这句话已经成为不少华侨华人春节那段时间见面时的问候语。他们口中的“春晚”,指的是“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新春文艺晚会。从2009年起,每年的春节前后,由中国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组派的多个“四海同春”艺术团分赴五大洲,通过展示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与海外侨胞共贺新年。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盛宴不仅给身在异乡的华侨华人带来祖(籍)国的问候与祝福,也令其他族裔的人民大饱眼福,感受到浓郁的中国“年味”。演出令许多观众意犹未尽,“难忘今宵”。
如今,华人过春节的习俗受到了越来越多所在国的尊重。每到春节,不少国家的元首会给当地华人拜年。
加拿大总理哈珀发表祝辞,向加拿大华人致以节日的美好祝福。哈珀在祝辞开始用普通话“你好”向广大华人致意,结束时则用广东话“恭喜发财”祝福大家新年行大运。
马来西亚高官显要和各政党也纷纷送上贺卡。马华总会长兼雪州联委会主席黄家定的贺卡是简约的粉红色彩、十二生肖字样,充满华人传统的新春气息。旅游部副部长兼马华副总会长林祥才的“祥”贺卡,是以吉隆坡夜景、舞狮及第一方程式赛车场为主题,并配上“祥风吹颂江水秀,才气畅和满山清”的吉祥语。
春节在世界范围内“走红”,并不是偶然的,它与中国的腾飞和海外侨胞的努力密不可分。正如许多侨胞所说,祖(籍)国的日益繁荣昌盛,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不仅使海外侨胞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而且使他们越来越受到住在国政要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另一方面,海外侨胞数代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各自领域取得不俗成就的同时,注重融入和回馈住在国社会,为提升中华民族对外形象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扮演着住在国与中国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桥梁角色,在当地社会、政治方面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春节,春天的节日,蕴含希望,倡导和谐,这种崇尚自然与和平的属性,是全人类所热切渴望的。相信秉承这种丰富内涵的中国未来会越来越好,传承这种文化的侨胞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责编 孙礼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