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加文

自日本非法将中国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国海警船就不断地在钓鱼岛海域巡航。

2013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决定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并令其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改变了此前中国海上维权“九龙治海”的局面,整合了原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渔政、海关海上缉私警察的职责,由国土资源部管理。国家海洋局将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自此以后,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海域巡航逐步趋于常态化。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且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1%。从遥远的太空看过来,地球就是一个无比美丽的蓝色“水球”。海洋除了蕴含丰富的水、渔业和矿业资源外,更因其无法替代的特点成为全球贸易的交通命脉。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马汉在其《海权论》中这样说道:“海上力量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和安全至关重要。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或联盟,如果充分控制公海,就能控制世界的贸易和财富,从而控制全世界。”

这样的描述听起来似乎很直接,甚至很残酷,但却是被无数历史实例反复印证的事实。高度重视海洋开发及其利用,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对民族的生存、国家的富强至为重要。

2005年7月11日是令国人难以忘怀的日子。从这一天起,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航海日,它不仅是为纪念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而设立,也是对广大航海从业者辛勤劳动和贡献的肯定,更体现出全民族对海洋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

从文化上看,人类经历了三个文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中华文化比较靠近农耕文明。尽管它有着很长的海岸线,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也曾世代在海上劳作,打鱼、晒盐,但这些并不能代表海洋文化,最多只是对农耕文明饮食上的补充。海洋文明本质上更加宏大。相对来说,中华文化对海洋文化一直是陌生的,虽然我们较早就有了航海技术,但是我们的海岸线没有此岸和彼岸的关系。海洋文化是需要彼岸的,它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相互交流的文明。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哪个朝代真正发掘过海洋文化的魅力,我们对海上文明向来陌生。即使是伟大的唐朝,有着著名的丝绸之路,但它的主角仍是陆上交流,它的庞大的“船队”,是成群的骆驼;在宋朝,渔民们知道海的彼岸是东瀛,但也不成气候——— 一种文化的形成必须让高层成为主体;元朝对海洋文化有点“动作”,它鼓励出海,但没有章法,而且这个朝代太短命了;麻烦的是明朝,这个朝代对“海”非常地恼怒,“禁海令”在明朝是非常严格的,甚至连一块板也不能到海里去。虽然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代,但整个朝廷的主流思路并非如此。更麻烦的是,由于对海上活动的敌视和鄙视,以朱元璋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对海洋交往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当时有件大事情就是打倭寇,而且过大地扩大了打击面。

事实上,倭寇的首领并非是我们想象的日本人,而是中国人,他的名字叫王直,安徽人。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八字遗言:“解除海禁,通市贸易。”王直曾多次谏言朝廷,指出:“市通,寇为商,市禁,商为寇。”如果采纳他的建议,东海的多个岛屿早已纳入中华版图。当时葡萄牙人和闽浙商人一起,在浙江双屿港建起了全球性的贸易中心,使双屿港一度成为连接东西方的举世无双的贸易金融港。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双屿就是十六世纪的上海,无比繁华。一些商船配备武器也是为了自身防护的需要。然而,对持械商船的恐惧与无法掌控感让明朝做出了“海禁”决定,也让留下遗言的王直死不瞑目。清朝的禁海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沿海回迁了30里至50里。而此时,世界海洋已经被重新瓜分了。对海洋文化的陌生让我们至今仍承受巨大损失!19世纪的中国所遭受的灾难全部来自海洋: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海战等,全部发生在被禁的那片大海,而侵辱我们的列强也都来自海上!

到了21世纪,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海洋的作用并把它上升到海洋发展战略,海洋文化需要我们重新去建立。其中包括地球资源的重新分配、海洋生态的重新探索,还有国家安全、海陆联动等。

如今,中国已是世界公认的航海大国,作为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已连续12年担任A类理事国,拥有大量的商船运力。至2013年5月,悬挂五星红旗的载重量万吨以上的船舶达1568艘5127万载重吨,商船总吨位排名世界前三位,船员人数位居世界前列,90%的对外贸易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尤其是关乎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原油、矿石、原材料的进口,都需要海运来完成,中国商船航线遍布全球。海洋,在资源的控制和提供、国家战略缓冲、经济运输线的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新的世纪里,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显著,国力不断加强,处于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国民的海洋意识正在不断增强。2013年7月22日,重新组建的国家海洋局在北京西长安街原址上挂牌。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决定,重新组建的国家海洋局在海洋综合管理和海上维权执法两个方面的职责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历史竟然如此巧合:

49年前的这一天,1964年7月22日,国家海洋局经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4次会议批准成立;49年来,国家海洋局尽管历经数次政府机构改革,隶属管理关系几经变动,职能任务也不断发生变化,但这个机构一直存在,最初赋予的统筹规划管理全国海洋工作的基本职能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和拓展;49年来,我国海洋管理走过了艰巨的历程,经过演变,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统一管理和分部门、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49年来,国家海洋局各项工作协调推进,并取得了极大的拓展和创新:立法和规划大踏步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保护法》等相继出台,而且科研调查硕果累累;49年来,中国海洋人,无论是在海岛还是在远洋船上,无论是在研究室还是在机关,都正在倾心尽力地为实现中国海洋梦而拼搏奋斗。

历史事实不断告诉我们,中国梦里必须要有一个海洋梦,这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的正确选择。我们看到,近些年国家海洋局公益服务成效显著,海洋灾害应急预案逐步完善,海洋观测系统的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上天———发射了海洋系列卫星、下海———“蛟龙”号成功下潜7000米深海。

在重新组建的国家海洋局挂牌之际,我们应牢记华夏复兴的历史使命,并不断从中国梦中汲取有益营养。一个热爱海洋、懂得海洋、拥有海洋的国家和民族,能够拥有美好的希望、广阔的空间、光明的未来。 (责编 孙礼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