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尧

如果把航空母舰称为海军这个战略军种的装备体系的皇冠的话,那么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先进的“福特”级航空母舰就是这顶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近日,一则关于“福特”级航空母舰的新闻引起了军界的广泛关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日称,美国海军近日宣布,最新型“福特”号航母已经交付,预计将在2020年全面形成战斗力。这种航母将一对一地逐步替代现役“尼米兹”级航母。

全电推动,航母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

据船舶专家袁和平介绍,早在1996年,美国海军就开始研究“尼米兹”级航母的后继项目,首次提出未来航母的概念方案,并将其称为CVNX。当时,项目设计了近50 种方案,涵盖了从轻型、中型到重型的航母艦型,共研究了15个舰体大小不同方案的船模水线性能;起降方式包括传统蒸汽弹射/拦截索降落的 CTOL、使用滑跃短距起飞/拦截索降落的STOL、使用滑跳起飞/垂直降落的 S/VTOL等3种;每一种方向包含传统甲板布局与新设计方案。最后确定的新一代航母仍是以核动力为推进系统的大甲板弹射航母,满载排水量为10万吨级,载机联队扩展到75架,具备更加强大的出动能力。

美国海军要求新型航母能够搭载无人作战机,在飞行甲板、航空设施、电力供应及任务系统等方面能够适应新世纪要求,配合2到3代舰载机的使用。为了体现这些新技术、新变化,CVNX被改称为CVN-21项目。依照1970年代中期以来的研究基础,CVN-21最初曾有不少十分前卫、超脱现今的航母设计构型,不过考虑到成本、风险与实用性等因素,最后还是返璞归真,坚持对“小鹰”级到“尼米兹”级一脉相传的美国航母构型进行改良。2004年,美国海军同诺格公司正式签署VN-78(后被命名为“福特”号)的建造合同,于次年正式生产,原定于2015年服役,包括先期研究的费用,项目总费用高达 137亿美元。

该型舰是美国乃至世界海军史上造价最高的航母,舰长约 333米、宽41米、高 77米,排水量超过9万吨,满载排水量约11万吨,航速 30节以上,至少可搭载75架各型战机,可搭载舰载机数量比尼米兹级航母多出33%。由于采用了舰载机电磁弹射系统,舰载机的日出动量将由原来的120架次增加至160 架次,还能够起降无人机。由于采用了电磁弹射器、先进阻拦装置、新型核反应堆、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先进武器升降机、新型在航补给系统等13项先进技术,“福特”级航空母舰具有以下优势:一、动力强劲。“福特”号级的力量之源是 A1B 反应堆,功率较尼米兹级增加25% 以上,更牛的是,其供电能力高达 20 万千瓦,是尼米兹级(64000 千瓦)的三倍,能充分供给电磁弹射器所需的巨大电力。借助搭载新的大功率一体化核反应堆带状电力分配系统,该型舰可以实现全电推动,这是航母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二、弹射效率高。该型舰装备4 具电磁弹射器,取代了美国航母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蒸汽弹射。采用电磁弹射系统,舰载机的日出动量由原来的 120 架次增加到 160 架次。电磁弹射器的范围小至 2 公斤、大到40 余吨,而蒸汽弹射则有很大的局限性,低于18吨的飞机进行蒸汽弹射将对其龙骨造成重大的损害。三、升级换代潜力大。航母由于吨位大、电力充足且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强,是新概念武器的优秀平台。美国海军选择了舰载新概念武器作为航空母舰未来防御作战的杀手锏。已初步确定安装在“福特”级航母上的新概念武器包括:电磁轨道炮、高能激光、高能射线等。四、隐身能力强。该型舰为强化隐身能力,重新设计飞行甲板,加大甲板使用面积;改进岛式上层建筑,充分考虑视野、湍流、指挥、飞行控制、各种雷达和通信要求;强调隐身性,突出部位使用有关材料,降低雷达反射面积。

美国之所以在航空母舰上投入这么多,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航空母舰对于美国霸权的维护具有其它舰种不具备的优势与价值。

美国海上霸权与航空母舰

众所周知,美国的海洋霸权是建立在对海洋的控制基础上的。在美国海军战略史上,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不能不提:阿弗雷德·塞耶·马汉。这位马汉先生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中国现代远洋海军之父刘华清海军上将被其西方同行称为“中国的马汉”。对国际关系理论有所理解的朋友也许听说过现实主义流派这个词,而地缘政治学和均势理论这个流派的两大支柱,马汉创立的海权论则是地缘政治学中的第一个战略学派。马汉提出,控制海洋是决定历史进程的重大因素。

在马汉海权论的指导下,美国逐渐崛起成为一个海洋霸权国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开始在国际体系内确定其霸权地位。然而,经过二战洗礼的苏联实力大大增强,开始与美国争夺霸权。随着苏联红海军的实力壮大,双方争霸的空间逐渐扩展到海洋,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美国海军战略有了新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海军迎来了一位天才人物——小约翰·莱曼。这位37岁就任美国海军部长的预备役上校还是一位出色的舰载机飞行员,他的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联海军元帅,海上饱和式攻击理论的创始人戈尔什科夫。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苏联红海军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核打击威力最强的一支海上力量。

莱曼认为,美国必须拥有海军优势,它不仅是要对任何一国海军具有优势,而且要对可能出现的、几支敌国海军的任何联合力量具有优势。为此,他设计了制海权理论,其核心就是:1、海军负责控制各种国际危机。2、海军在威慑中的作用。3、如果威慑失败,则要阻止敌人利用海洋来攻击我们。4、不让敌人利用海洋进行运输活动。5、保证美国及其盟国畅通无阻地利用海洋。6、确保海洋支援陆上作战。7、确保利用海洋把战场推向敌人一方,并在对我有利的条件下结束战争。在制海权理论的指导下,美国重夺海上优势,保持了在海洋空间对苏联的有利军事态势,并为打赢冷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史进入了后冷战时代。美国海军的作战环境、作战对象、作战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剧变。美海军因此开始了战略转型,美军相关部门颁布的一系列战略转型文件,包括1992年9月的《由海向陆——为美国海军进入21世纪做准备》(From the Sea…Preparing the Naval Service for the 21st Century)战略白皮书和10月的《2020海军远景:未来——由海向陆》(U.S.Navy Vision 2020),1994年10月的《前沿存在——由海向陆》(Forward…From the Sea)战略白皮书,2002年的《海军转型路线图》(Naval Transformation Roadmap 2002:Power and Access…Form the Sea,foreword,)和《21世纪海上力量》(Sea Power 21)发展构想、2006年的《海军作战概念2006》文件(Naval Operations Concept 2006)2007年的《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A Coopertative Strategy fof 21st Century Seapower)、《提高网络化的海上基地》(Enhanced Networked Seabasing)2010年的“空海一体战”(AirSea Battle A Point-of-Departure Operational Concept)联合战斗概念等等在很大程度对美国的海军战略转型进行了诠释与指导,也标志着美国海军正式拉开了战略转型的序幕。

美海军战略转型的内容如下:在作战环境方面,美国海军由冷战时代的公海大洋向大陆濒海地带甚至是纵深地带转变;在作战对象方面,苏联红海军这个冷战期间的对手已经不复存在,美国海军的作战对象因此转变为威胁美国霸权的欧亚大陆国家海军以及恐怖组织;在作战理念方面,美国海军由夺取制海权向着夺取并运用制海权转变。美国海军的上述转变主要体现在美国海军的战略转型中。美海军在上述转型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夺取制海权向运用制海权转变,换言之,美国认为这个星球上已经没有海上力量能够与其争夺制海权,甚至为此声称“马汉是不够的”。以至于美国在2004年将其航母战斗群更名为航母打击群,以示其作战任务和作战环境的改变。

在美国海军的作战体系中,航空母舰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航母打击群的整个发展历程看,它几乎提供了执行或保障所有类型海上行动的有效手段,这些行动包括:打击作战、水面作战(SUW)、一体化防空反导(IAMD)、反潜战(ASW)、水雷战(MIW)、两栖作战、海上拦截行动(MIO)、海运保护、侦察以及人道主义救援和救灾(HA/DR)等。在近期的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军事行动中,航母打击群曾多次展示了作战能力,灵活性和多种用途。

军事专家严必虎将美军航母打击群的任务精辟归纳为三类:一是实施军事威慑。航空母舰打击群具有快速机动部署能力,强大的对空、对海和对岸综合作战能力,能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通过广阔的大洋空间,快速便捷地部署到危机地区前沿,显示军事存在,炫耀军事实力,向敌方施压,迫使敌方让步,遏制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制止战争的爆发和控制战争升级,争取尽早以有利于己方的方式解决危机。一旦威慑未能达到目的,即可转入实际军事打击,用武力解决问题。美国的航空母舰打击群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海军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的“马前卒”,是实施军事威慑的主要工具。平时,它通过“前沿部署”和日常执勤,游弋于世界各地的所谓“高威胁区”,显示美国的存在,炫耀美国海军的实力。危机发生时,它能以每昼夜500海里的速度跨越公海大洋为“尖兵”及时介入危机,以强大的作战能力向对方施压,甚至可能迫脷方止行动或强制对方屈从。二是实施海空打击。航空母舰打击群本身就是一种进攻性力量,实施海上进攻作战,消灭敌方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威胁,歼灭敌海空有生力量,夺取海综合控制权是其首要任务。这对于保护己方海上兵力行动的安全、维护海上交运输的畅通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实施对陆打击。航空母舰战斗群拥有能实施对陆攻击的舰载机,战斗群内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上还装有对岸攻击的巡航导弹,能对敌陆上重要目标实“由海向陆”的远程精确打击。这是航空母舰战斗群在局部战争中对弱小之敌经常采用的打击样式。航空母舰战斗群对陆打击作战样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所谓“外科手术式”袭击。它是美国在处理小规模、低强度的地区冲突和突发事件中,经常采用的作战样式。第三种是支援陆上作战和两栖作战。

由此可见,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维系海洋霸权的关键甚至是核心装备,而海洋霸权是美国在国际体系中霸权护持的支柱,因此可见,作为美国海军核心舰种的航空母舰是具有战略性的武器装备。

“福特”级航空母舰与我航空母舰的对比

阳光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福特”级航母也不能例外。由于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产生了“消化不良”的症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指挥控制系统复杂脆弱。“福特”级航母采用了更先进的 C4ISR 系统,但这些系统其实相當脆弱,极易受到电磁干扰和强力打击,从而影响整个指挥通信系统或火控系统等。此外,核动力装置的安全与防护也比普通航母的常规动力复杂得多,出危险的概率更大。其次,全电推进系统出故障概率高。按计划,“福特”级将使用更安静的全电推进系统(利用核能产生大量的加热蒸汽来驱动蒸汽轮机,然后由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并由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电磁弹射器以及电磁轨道炮及激光武器等新概念武器。这些改进能提升其总体性能,但也容易引发更多的电路故障、局部用电过大或动力系统故障等问题,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事实上,鉴于其电力推进系统尚不成熟,前3艘“福特”级航母仍将以蒸汽涡轮直接驱动 4轴螺旋桨推进。最后是性价比低。由于大量引进高新技术,导致“福特”级航母的造价不断攀升,其首舰的花费到目前已经高达137亿美元,是“尼米兹”级航母造价最高的一艘“布什”号的两倍。而其编队全寿命周期成本高达2500亿美元,实在让人咂舌。

尽管如此,与中国航母“辽宁”舰相比,“福特”级的领先是全方位的:动力系统是核动力VS常规动力;舰载机起飞方式是电磁弹射VS滑跃起飞;而最重要的指标舰载机领域,“福特”级搭载的F-35比“辽宁”舰的歼-15领先一代,数量也更多。由此可见,中国航母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为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一带一路研究国际问题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