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园慧因为她的表情包火了,但她的另一个事情并没有得到国内媒体的太多关注,反而在国际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报道

英国卫报、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CNN 等媒体均赞扬了傅园慧在这样的时候打破了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体育竞技中的「禁忌」,即在公众面前谈论月经的这件事

这让公众知道「使用卫生棉条以后是可以游泳的」以及「在公众场合谈论月经不是禁忌」。

《英国卫报》的标题为:

「因为我来例假了」:游泳选手傅园慧因打破禁忌被赞扬

「月经羞耻」(Period-Shaming)是这几年被西方媒体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在国内可能大家很少会听到这个词,因为大家对月经羞耻所包含的内容太熟悉了,熟悉到觉得理所应当

这让我想起来在网上流传的一段话,也是在关于「月经羞耻」和「性羞耻」的文章中经常会被提到的一段话:

女生从小就生活在羞耻中,发育羞耻,来月经羞耻,爱美羞耻,喜欢化妆打扮羞耻,谈恋爱羞耻,上床羞耻,生孩子羞耻,喂孩子羞耻,家暴闹去公安局羞耻,离婚羞耻,二婚更羞耻,无穷无尽。这些恶意,从来都没有改善

习以为常的「月经羞耻」

就像刚才说的一样,很多人会觉得谈论月经羞耻这件事没有必要或者莫名其妙,不仅仅是中国,全球都是这样

「本来就是应该感到羞耻啊!」

在这种长期文化浸染下,似乎「月经羞耻」(Period-Shaming)就是没有来头的理所应当地「应该感到羞耻」才对,就像上文说的一切羞耻那样理所应当。

所以当傅园慧在镜头前非常自然地说「我来例假了」时,可能很多人的想法会是:「天呐,这个女生居然当众说这种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习以为常地用口型或小声说那些代词指代月经,「大姨妈」,「那个」,「老朋友」等等,尤其是男性在的时候。

同时,我们也已经习惯那些由于「月经羞耻」而给我们带来的不方便以及奇怪的心态。

比如说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除了把自己藏在宽大的校服里,驼着背,尽力掩饰已经发育的胸部以外,女生明明大部分都已经经过了初潮,但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来了月经,好像这是什么特别丢人的事情似的

有时候大家还会偷偷互相说「哎,那谁谁谁来月经了」。而在长大以后,这种对话可能会变成「哎,那谁谁谁不是处女了」。

上体育课的时候即使感冒了也不愿意请假,因为害怕「被人以为是那个来了」。或者确实是因为月经来了而请假,却假装是胃疼或者其它原因。

当发生侧漏的时候,我们会特别惊慌,想方设法找一切东西可以遮盖和掩饰。包括坐在座位上不敢起来,把外套扎在腰间遮挡屁股,或者让朋友站在自己身后「帮忙挡一下」。如果是身体其它部分受伤出血的话就不会这么紧张和感到羞耻。

在超市挑选卫生巾时每次都匆匆忙忙不敢多做停留。如果遇到帮自己另一半买卫生巾的男士,或者正好碰到男性收银员的时候,会觉得特别尴尬。这种情况可能一直到大学毕业、工作以后还一直存在。

这种遮遮掩掩在男生那里似乎是个恶作剧的好素材。

每一次要去厕所换卫生巾的时候,如果是长袖衣服,就会把手伸进包里,然后把卫生巾拉进袖子里,或者买装卫生巾的小包遮盖卫生巾原本的样子。

我还清楚地记得,初中的时候,一天放学,走在我后面的男生恶作剧似地拉开我的书包的拉链,掏出了一包卫生巾,随后把它扔在了地上。

里面的卫生巾散落在地上,我涨红着脸,一片一片地把它们捡起来,周围有男生的窃笑声。那些涌出校门的人流都远远地绕开了我,我一个人蹲在那里,那几片卫生巾好像永远都捡不完。

羞耻导致的卫生知识匮乏

很多人都和我提到,大家学生时代的生理卫生课都是草草结束的,甚至就干脆不上「性和月经」的章节,直接跳过变成自习。

另外大部分家长也不会和自己的孩子详细地说这件事,甚至在你询问下也就支支吾吾糊弄过关,能省略则省略,对话能短则短。

很多女生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卫生巾有哪些种类,是什么材质,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因为都是妈妈代劳购买的(胸罩也一样)。

记得初三的时候有一次我来月经没有带卫生巾,向一个同学借。她给我的是一包极其粗制滥造没有任何品牌以及卫生说明的卫生巾。

我小心翼翼地询问后,才知道因为父母离婚,她和父亲一起生活,而父亲从来没有和她说过这类事情。她只是懵懵懂懂地从广告和一些其他渠道知道月经是什么,用每个月几块钱的零花钱从小卖部买最便宜的卫生巾用。

我问她为什么不问父亲要钱买卫生巾呢?她说她不愿意和父亲说她来月经了。

「这怎么开口啊!」她为难地说。

月经禁忌在别处

我第一次知道印度的公众认知还把月经当成一种「病和污秽的东西」时觉得非常吃惊。

女生来月经后不能进入庙宇。

女生来月经后不能和其他人一起吃饭。

甚至在一些学校里为了「保持校园清洁」,不允许女生出教室。

《印度时报》报道:由于经济问题和文化原因,在 2011年度 3.55 亿处于经期的女性中,只有 12% 的人使用卫生巾,而其余 88% 的女性只能选择破布或烟灰等作为替代品。

再回来说中国

卫生棉条在美国上市已有约 80 年,就像我们惊讶于印度卫生巾普及率如此低一样,欧美媒体也惊讶于中国卫生棉条普及率之低

根据 Cotton Incorporated 的一份报告,只有 2% 的中国女性使用卫生棉条

「主要原因是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因素和缺乏正确的性教育。」英国卫报这样说。

就在昨天,洛杉矶时报也发了这样的一篇报道:

报道这样说到:

在中国,生理期卫生用品的电视广告至今不能在午饭时间和黄金时段播出,而卫生棉条被很多未婚姑娘视为禁忌,因为性教育缺乏而对自己的身体不够了解,担心使用不当破坏处女膜而失掉「贞操」。很多中国母亲也告诫闺女:结婚了再用棉条!

据伦敦的市场调研机构 Mintel 测算, 2013 年中国市场的卫生棉条销售额约 12 亿人民币,而同年卫生巾的销售额达到 760 亿。

而在美国市场,卫生棉条正逐渐显得落伍,月经杯和月经内裤正快速取代前者,被称为更好的选择。

至于中国是否会跨过卫生棉条直接步入月经杯和月经内裤的时代,一位在淘宝做进口卫生棉条生意的人(2018 下半年他的店铺进口卫生棉条销售额过百万)说:「销售团队讨论这个问题时, 30 个人全部表示反对。」

大家在行动

事实上,许多人都在为这种不必要的羞耻感以及羞耻感带来的问题作出努力。

印度的 Menstrupedia 网站以漫画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关于青春期、月经和生理卫生的常识。

Newsweek 今年 4 月发布了一篇文章名为《破除月经羞耻的斗争成为主流》,里面提到了美国各州女性权益保护者也在抵制政府施加的「卫生棉条税」,为的是保证有更多的女性都能够有经济能力使用上安全的卫生用品。

国内媒体如青杏、VICE、新京报书评周刊、女权之声等媒体也都撰写过关于「月经羞耻」的话题,对月经知识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进化论之前也写过关于月经卫生用品的科普文章《只认识卫生巾?看看「大姨妈」产品家族成员,更多选择更多骄傲》,并且我们之后也会继续关注这方面的话题。

希望有一天,所有的女性来月经时都可以不避讳地说:「我来月经了我身体不舒服」,就像说自己感冒了或者肚子疼一样理所应当

希望有一天,所有的女性都可以不用遮遮掩掩地拿着卫生巾、卫生棉条去厕所,就像拿着纸巾去厕所一样理所应当

希望有一天,所有的女性来月经时的侧漏只是因为担心清洗的不便,而不是担心怕人看见,就像不小心弄破了手指滴在衣服上的血迹一样理所应当

希望有一天,学校可以光明正大、认真地上生理卫生课,让男生女生都知道这个每个女性都有的生理现象,每个女生都能懂得照顾好自己,使用合适的经期卫生用品

哦,对啦,饲主买了一条 THINX 的月经内裤现在正在寄送途中,之后会写个试用报告给大家~ (这个黑科技不用卫生棉条、不用卫生巾,直接穿上轻薄舒适,能够吸收一整天的量!)不是广告哈,他们在中国还没有开始卖呢。

大家都爱看

本文由女神进化论(ID: HiBetterMe)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需白名单授权,请在微信后台回复「转载」。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至朋友圈,无需授权。

头图来自:amanda blake art on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