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县大宗蔬菜进入育苗至移栽期、叶菜类蔬菜大量上市,当前我县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发生偏轻,莴苣霜霉病、番茄灰霉病、茄子灰霉病、辣椒灰霉病发生较普遍,辣椒疫病局部田块发生较重。近期阴雨天气多,有利于蔬菜病虫发生(流行),防治压力增大。
一、当前田间病虫害发生实况
3月26日至30日普查,莴苣霜霉病病田率100%,病株率平均为96.4%,病株率最高100%,病情指数平均为40.33,最高为59.00;莲白蚜虫有虫田率平均100%,有蚜株率平均6.4%,最高为8.0%,百株蚜量平均为18.7头,最高为28.0头;菜青虫仅在个别基地发现,有虫株率平均8.0%,最高12.0%,百株虫量平均为8.0头,最高为12.0头;小菜蛾普查未见;番茄早疫病病株率4.0%,最高6.0%,病情指数平均1.00,最高1.50;番茄灰霉病病田率平均为100%,病株率平均为9.5%,最高18.0%,病情指数平均为1.88,最高为4.50;茄子疫病零星发生,病田率50%,病株率平均为0.7%,最高2.0%,病情指数平均为0.17,最高为0.50;茄子灰霉病病田率平均为100%,病株率平均为2.5%,最高为4.0%,病情指数平均为0.40,最高为0.80;辣椒疫病病田率50%,最高为100%,病株率平均为2.4%,最高为8.0%,病情指数平均为0.59,最高为2.00;辣椒灰霉病病田率平均为100%,病株率平均为2.7%,最高6.0%,病情指数平均为0.40,最高为1.20。
二、发生趋势
根据我县气候特点,蔬菜品种布局及品种抗性,业主(菜农)的防治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我县辣椒灰霉病、茄子灰霉病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2.0万亩;菜蚜、菜青虫、小菜蛾、豆野螟、番茄早疫病等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8.0万亩。番茄晚疫病、番茄灰霉病、茄子疫病、辣椒疫病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8.0万亩。
三、防治意见
1、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摘除下部老叶并及时喷药保护。视病情及天气情况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雾2~3次。推荐药剂有:①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②银法利(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000倍液;③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④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⑤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2、番茄晚疫病: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全田用药保护,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药剂同上。重病田块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8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涂抹茎部病斑。
3、茄子、辣椒疫病:防治方法同番茄早、晚疫病。
4、茄果类蔬菜灰霉病:于初发病时选用灰绝(45%嘧.木霉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银法利(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000倍液,或80%腐霉利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每7天喷雾1次,共喷2~3次,注意轮换用药及混合用药。
5、茄果类枯萎病、青枯病、根腐病: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清除病株深埋,病窝撒施石灰消毒,并及时用90%甲基立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青枯急救(74.5%中生.噁霉灵水剂)800倍液灌根或喷雾;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防治枯萎病,每株0.5kg,每7天1次,连续2~3次;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灌根防治青枯病,每株0.5kg,每7天1次,连续2~3次。
6、蚜虫: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6g;或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g;或亩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g;或亩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g喷雾防治。
7、豆野螟、夜蛾类害虫:亩用3%甲维.虱螨脲悬浮剂100ml,或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12g、或4.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40ml,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
施药时推荐使用农药减量增效助剂—“激健”,亩用量15ml,则农药使用量可减少30%左右。